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我喜愛佛陀,因為對我來講,他代表了宗教的主要核心。
他並不是佛教的創辦人——佛教是一個副產物——但他是世界上一種完全不同的宗教的創始者。
他是一個沒有宗教的宗教的創辦人,他所提出的並不是宗教,而是宗教性,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在說什麼?
你所說的是關於什麼談話?
它從來沒有發生過。
我是一朵白雲,
沒有關係存在,
不可能有關係存在。
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中看到「排毒」兩個字,
但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
不論是西醫或傳統醫學,並沒有現代所講的「排毒」這個名詞。
人應該像一根中空的竹子,這樣,存在就能夠通過他。
人應該像一塊多孔的海綿一樣柔軟,
這樣,他存在的門窗便會打開,
幾年前,在西方有一個法國的催眠師,叫做艾密力.庫,
他剛好發現到人類頭腦的一個基本法則,他稱之為「反效應法則」
——那是道家和禪宗思想裏面最古老的經文之一,
在我們的生命架構裏,一直被教導著︰
除非我們得到別人的認可,否則我們什麼都不是,是沒有價值的。
做什麼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得到認同。
心理學仍然是一門非常、非常不成熟的科學。
它還只是在起步階段,還沒有發展成熟,
它還未與真實的生命結合,因此它不可能蛻變你。
記住,
宗教是基於對祝福的一種尋找,
不是尋找神,不是尋找真理。
鍾愛的師父:你對社區的洞見,
以及你提議給戈巴契夫在蘇聯建立一個模範杜區,
這件事深深地令我感動。
在凱爾特神話裏,Birth是智慧與歌的女神的女兒。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象徵:
很難在其他的神話裏發現智慧與歌的結合。
沒有東西會死,
每件東西都會以不同的形式繼續下去,
但那是更高等的形式。
因為人一直拒絕自己、譴責自己、不接受自己,
因此創造出他自己的混亂,
然後就產生了一連串的迷感、內在的無秩序和苦惱。
對我來說最美麗的靜心是坐在一個角落裏看著孩子們在修行的地方玩耍。
可是我有困惑:這是靜心嗎?
智慧和悟性是逐步增加,還是像爆發一樣地來臨?
一位門徒說他無法應付許多社會上的情況。
他認為他需要心理治療師的幫助。
一個人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或者以一部分神的意志生存。
首先那是無知的人作法,他們因此而受苦。
他整個努力毫無意義,因為他在嘗試做一些不可能做到的事。
傾聽生命之歌。
先在你自己的心中尋找它並且傾聽它。
一開始你也許會說它到底在不在;當我尋找時只發現不諧調而已。
有三句經文是轉變生命的基本要素,
就某方面來說它們是最終極的要素。
我想要多說一些有關家族系統排列的事情。
這是一個相當簡單的方法,
當個案抱怨他的童年時,他真正在說的是什麼呢?
──他真正希望的是事情會有所不同。
清白或罪惡的良知,和真正的善惡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因為,許多殘暴和不公正的行為常常會藉著清白無辜之名來進行;
但是當我們做出別人預料之外的好事,反而會覺得有些罪惡感。
如果孩子不能由親生父母養大,那麼最好的選擇也許應該是祖父母,
通常他們對孩子們有最緊密的連結,
如果他們能夠帶這些孩子,一般來說這些孩子能夠被照顧得很好 —
我們經常都有這種無助小孩的經驗,
母親有時候沒有辦法應付孩子的期望,
然而,這母親與子女的關係必定是成功的,
過去未完成的情況,會在之後的關係中表現出某種易衝動與不適當的激烈情感形式,
例如:認同,
對某人產生認同的人會有一種「好像不是我自己」的感覺,
我相信對一個治療師而言
最重要的力量來自於在所謂「奧秘」的界限前停下。
伴侶之間的愛使我們必須放棄最原始、最親密的愛,
那就是我們小時候對父母親的愛。
天堂是什麼?
是真有此地嗎?
我獨特的個人之路是我的正確道路。
任何離經叛道都使我遠離自我,
遠離對生活的知足,
為了能夠實現男女關係中的諾言,
男人必須是一個男人,女人必須是一個女人。
「界限」連結著。
沒有界限,就會不安全和失序。
當有時候愛是困難的,即是提醒我們繼續去愛。
但繼續去愛是什麼意思呢?
神死了嗎?
──這是個正當的問題嗎?
我們在身、心、靈之中體會不同層面的愛。
我們無法只單獨體驗某一種愛,這三個層面共同在作用。
但是,身之愛、心之愛與靈之愛卻有著不同的質與量。
如果我們是基督徒的話,耶穌會不會與我們同在?
他能不能與我們同在?
他願意與我們同在嗎?
有些人在論及心理疾病時往往會帶有一個危險的想法──
以為單單靠心理治療疾病便會痊癒。
他們把心理治療看作藥物,以為接受心理治療之後一切便妥當。
當我們因父母過往的舉動而抱怨父母、生父母的氣,
等於是批判他們錯了,我們因此占了優越的位置。
許多人以為只要我們有充分的愛,愛將獲得勝利並且一切都將變得美好,
但經驗顯示並非如此。
有時,縱使有著深深的愛,父母仍得無助地看著孩子長成非其所願的樣子,
佛陀曾經為那些有能力探究真理、生命、存在的人提出最重要的問題。
在所有的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是:
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沒有〝家〞,只有房子。
人生下來是沒有家的,終其一生,他也都是沒有家的。
這裡是奧修對於“問題”的兩個洞見,在在的改變了我一生。
我小時候有這樣的經驗:
我會跑到鎮上一條被洪水淹滿的河裡游泳。
鍾愛的師父,
你是否有從任何師父中的師父那裡接收到任何指示?
恨隨著過去和未來而存在,
愛不需要過去,也不需要未來,愛存在於現在。
每個社會都使離婚盡可能地困難,結婚盡可能地容易。
這看來很怪,它應該是恰好相反——結婚應該盡可能地困難。
因為兩個人進入一個未知的世界;讓他們等待、觀察、思考、細想、靜心。
靜心無疑是神秘家的東西。
為什麼你會提議一般人和他們的小孩也要做靜心呢?
神並不是真的是宗教探索的中心——死亡才是。
沒有死亡,根本就不會有宗教。
是死亡讓人追尋、探求,想要超越世間,超越死亡。
我們先前討論了一個人要如何歸於中心、要如何體驗自己、要如何達成自己。
有更多的問題被提出了。
為了要回答它們,我現在將對你們談論三個要點。
笑具有靜心的力量和醫療的力量,
它的確會改變你的化學,改變你的腦波和你的聰明才智,
你會變得更聰明。
我有很多朋友, 但問題是, 誰是真正的朋友呢?
這問題總是在我心裡升起, 請您談一談有關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