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因父母過往的舉動而抱怨父母、生父母的氣,
等於是批判他們錯了,我們因此占了優越的位置。
從神聖序位的觀點來看,
我們是在試圖把父母變『小』,把自己變『大』,這破壞了集體良知;
因此,我們遲早會為此懲罰自己,這是一種創造平衡的方式。
對於人類事務的一項運作法則我們了解的不多,需要加以體認:
我們必然會和自己拒絕的東西在一起,反而被束縛。
每當我們抱怨父母,就是在否定他們參與我們生命的方式,無法領受他們給過我們的一切。
我們以為拒絕他們是讓自己與他們分開、得到自由,
但基本上我們無法用這麼負面的方式與他們分開--拒絕仍然是一種束縛的關係。
我們就是我們的父母。
接受他們,就是接受自己。
這不是服從的接受,而是接納的接受,如實地接受實況。
此外我們也同時接受了自己身上沒有活出的部分--
因為爸爸身上我不喜歡的地方,最有可能恰是我在自己身上不喜歡的部分。
如果我全心認知到自己的父母,如果我『將父母納入心中』,我也就全心接納了自己。
當我們接納父母的缺陷,只因他們將我們帶入這個世界而敬重他們,
身為個體的我們就會讓自己提升到最圓滿的狀態。
一直生自己父母的氣、想要父母有所不同的人,活在一種希望而非接納的狀態中,
底下潛藏的是倚賴和期待。
基本上,他們視自己為受害者,這讓他們處於一種無力的狀態,
因此也就否定了改變的機會。
他們將焦點放在自己得不到的愛上,
既無法看清已經領受到的愛,也無法領受可能仍然會得到的愛。
像這樣不斷渴求父母再做更多,就會繼續執著於他們。
要長大,沒有其他的路。
當我們深深感謝父母,告訴他們做得已經夠多了,就是在宣布我們不再需要他們更多的東西了。
但我們卻抗拒,不想離開家這個舒適的巢。
待在他們的羽翼下比較不令人害怕,
不管多麼讓人窒息,都比去飛翔、發掘自己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要好。
即使身為成人了,我們還是這樣讓自己不成熟、孩子氣。
最終,獨立可以讓人找到強大的力量,
但要跨出這一步,表現出準備好不再倚賴父母,和他們互動時帶入有意識的愛,是需要勇氣的。
當我們承接了前代某人越軌的行為,就是剝奪了他們的力量。
我們是用一種微妙的方式在嘗試干涉他們的人生,讓他們無法自己處理未竟的事情。
……為別人的行為負責任,事實上可能會剝奪他身為人的尊嚴。
……人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完全的責任;
人人都要用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人生,並承擔自己行為的所有後果。
沒有人可以為他擔起責任,
如果有人嘗試,必然會失敗,且製造更多痛苦。
--- 史瓦吉多 《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