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之間的愛使我們必須放棄最原始、最親密的愛,
那就是我們小時候對父母親的愛。
只有當一個男孩對母親的依附──不管是愛或恨──結束了,
並且轉移進入他父親的影響範圍之內,他才能夠完全把自已交給他的伴侶,
並且進入成年男人的階段。
一個女孩對父親的依附,
也必須在她能夠把自已交給伴侶、成為一個女人之前結束,
並且回到她的母親身邊,加入女人的行列。
成功的親密關係需要犧牲和移轉我們兒童時期對父母的連結──
男孩對他的母親、女孩對她的父親。
在早期,一個男孩離開母親的過程是由社會組織來舉辦和支持,
並透過啟蒙儀式(例如成人禮)及搬遷動作來完成。
親密性行為中愛的表現,或單純的性交行為,
不管雙方願意與否, 常常都會把彼此連結起來。
愛的性表現,也是我們最謙卑的行為。
如此暴露我們自已,完全不掩蓋我們最脆弱的地方。
透過愛的性表現,男女雙方離開了父母,黏向另外一半。
只有這個行為能夠使他們成為伴侶,
也只有這個行為能夠使他們成為父母。
如果他們的性能力在某一方面被限制──
例如,被禁止或做了結紮──
那麼這個連結就不能完整的完成。
然而,一旦伴侶透過親密的性行為建立了一個連結,
如果有分手的情況發生,就變得不可能沒有傷害或罪惡感。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雙方沒有敏銳地意識到週期性的不平衡,
伴侶間一切有意義的交換就沒有辦法繼續。
但是,藉著規律地失衡和再次平衡,我們可以繼續向前走。
但是愛同時也制約著平衡。
當一方做的事情導致另一方痛苦和受傷,
那麼受傷的那一方必然回報某種會讓對方感到相似痛苦和難過的事,
但是是以「沒有破壞愛的方式」回報(報復)回去。
當受傷的一方太傲慢不肯屈就於「以適當的方式回報回去」,
那麼平衡就變得不可能。
而一方如果頑固地執著於自己的清白(無辜),
把清白和罪惡變得很極端,那麼想和解就不可能了。
換個角度說,如果受傷的一方願意把傷害回報給對方,
使得自己同樣有罪惡感,那麼對他們來說,重新開始就有可能。
如果受傷的一方愛對方,而且願意繼續他們的伴侶關係,
那麼回報的傷害不必剛好等於得到的傷害,
因為如果一樣多時,他們之間就沒有一個不公平的狀態來把他們繫在一起。
然而,也不要過分,否則犯錯的一方會受傷,
並覺得當初犯的錯是公平的,傷害的循環因而變得更嚴重。
所以,回報的傷害必須小於最初的傷害,
那麼雙方的愛和公平就會恰如其分,
而伴侶間的互動就能夠更新並且繼續下去。
有些人發現到這一點令他們覺得不舒服:
他們了解到除非藉由公平的補償,
使得受傷的一方得到平衡,
使他們從清白變成有罪(註),
否則想讓愛豐富地流動將變得不可能。
註:
如果受傷的一方有要求補償,就不會執著於自己的清白而不讓對方有補償的機會,
並且這個補償的動作會讓受傷的一方開始覺得有罪惡感,即由清白轉變成罪惡,
當補償公平且適當時,雙方的關係就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 海寧格
**************************************************************************
伯特‧海寧格 Bert Hellinger ──「家族系統排列」之整合發展者
海寧格先生的一生相當傳奇,年輕時經歷過戰爭,
後來進入天主教團開始一段淨化身心、靈魂的過程,並在非洲祖魯族擔任神父近二十年,
回德國之後進修精神分析及多項心理療法,
隨著他的工作探索進入心靈層面,他發現很多個案跨越數代並涉及家族其他成員,
進而發展出「家族系統排列」的許多新洞見與新技巧。
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是一種心靈工作法,海寧格稱之為「Soul Work」,在國際上已贏得了高度的肯定;
他的數十本著作,在德國極為暢銷,全世界也已有上百本翻譯本,並且仍在不斷增加中;
他受邀至世界各國指導研習,教過無數的學生,
包括大學教授、醫生、輔導老師、社工人員、企業顧問、心靈成長團體等,很多人正把他的心得在世界各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