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心追求安全而穩固的人際關係,必然會引發哀傷和恐懼;

愈追求安全感,愈會招致不安全的感覺。


有沒有任何人際關係使你感到安全過?

我們大家都渴望愛與被愛的保障,

但如果我們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安全感和自己特定的途徑,那算是愛嗎?

我們不被人所愛,只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愛。


愛是什麼?

這個字眼早已被世人所敗壞了,所以我一直不怎麼愛用它。

每個人都在談論愛,每一份雜誌、報紙以及傳教士都不停地談著愛。

我愛我的國家,我愛我的君主,我愛這些書,我愛那座山,我愛那種快感,我愛我的妻子,我愛上帝……


愛是否只是一種概念?

如果是的話,你當然可以培養它、滋長它、珍惜它、玩弄它、隨心所欲地扭曲它。

你說你愛上帝,那究竟是什麼意思?

你不過是愛那個你自己的臆想所投射出的影像罷了,

你按照心目中神聖崇高的模樣,為自己披上了可敬的外衣,而形成了那個影像。

所謂「我愛上帝」根本毫無意義,

你在崇拜上帝時,不過是在崇拜自己而已,這絕不是真正的愛。


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間的愛,於是我們躲到抽象的理念世界中。

也許,愛真的是人間苦難和困境的最終解答,

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找出愛的真諦?

只下定義就算了嗎?

宗教給它一種定義,社會又有自己的定義,各種的偏差和曲解比比皆是。

難道崇拜某人、與某人同床共枕、交換感受、作伴解悉,就是所謂的愛了嗎?

這種極其狹隘、純屬個人取向以及完全訴諸感覺的愛,已經成為社會上公認的模式。


於是宗教挺身而出,宣稱愛是超越這一切的。

他們在人間的愛情中看到的只是快感、競爭、嫉妒、佔有、總想控制和干預對方的思想……

瞭解了這種錯綜複雜的現象以後,

他們聲稱必定還有一種神聖、美好而又純潔無染的愛存在。


不論在世上哪一個角落,所謂的聖人都會告訴你:注視女人是件非常不好的事。

他們會說:「如果你讓自己沉溺於中,你就不可能接近上帝。」

於是他們不顧自己的逐漸枯竭而將推向一旁。

禁慾好比閉上自己的雙眼、割去自己的舌頭,因為他們等於否定了大地之美。

他們讓自己的心與意處在飢餓狀況,他們是脫了水的人類,

他們摒棄了美,因為美與女人是分不開的。


愛有沒有神聖與世俗之分?或人性與神性之分?還是根本只有愛而已?

愛是否只能獻給一個人而無法普施眾人?

如果我說「我愛你」,是否表示我不能愛其他人?

愛是純屬個人的,還是與個人無關的?

道德的,還是不道德的?家庭的或非家庭的?

如果你博愛所有人類,你還能愛上某個單獨的個體嗎?

愛是不是感性的?愛是不是一種情緒?愛是不是快感及慾望?

上述種種問題,不正顯示我們對於愛的認識時常限於應該或不應該的觀念,

並且受制於我們的文化所發展出來的模式嗎?


如果要深入「什麼是愛?」這個問題,

我們應該先去除幾個世紀以來加諸其上的粉飾,

拋開一切理想或是它該如何及不該如何這類觀念。

常把事情劃分為該與不該,實在是最為自欺欺人的生活態度了。


那麼,我該如何才能發現我們稱之為愛的火焰呢?

我是指它本身的涵義,而不是它的表達方式。

首先我會拒絕教會、社會、父母、朋友、任何人或任何書本給我的答案。

我要自己去發掘它的真相。


人類最大的難題就是我們早已具有千百種不同的定義,

我自己也因為目前的性格偏好而陷於某種模式,

因此,要想瞭解它,我是不是應該先把自己從性格及偏見中解脫出來?

我既然已經發覺自己也在迷惘分裂中,仍然受慾望的操縱,

我就應該對自己說:「先清除你自己的迷惑,然後你也許能從什麼不是愛之中看出它是什麼來。」


政府說:「為了愛國,所以你要殺敵人!」那是愛嗎?

宗教則說:「為了愛上帝,所以你要禁慾!」那是愛嗎?

愛是種慾望嗎?

別否認!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它確實是交雜著快感和慾望的,

那種快感是由感官、性需求及性滿足而滋生的。

我並不反對,我只是想正視它的內涵。

性交能使你在高潮的那一刻完全忘卻自我,可是不久你又落回到原來的混亂中,

所以你才會渴望不斷重複那種沒有憂慮、沒有問題、沒有自我的境界。


你說你愛你的妻子,那份愛其實包含了性的快感以及有人為你燒飯帶小孩的快感。

你依賴她,她獻給你她的身體、情緒和鼓勵之類的安全感及幸福感。

結果好景不常,她厭倦了,她跟他人跑了,她遺棄了你,毀掉了你整個情緒的平衡,

你受不了這種變動,於是生出所謂的嫉妒,還摻雜著焦慮、仇恨及暴力。

由此可見,你的愛不過是「只要你屬於我,我就愛你。不然,我就恨你。

我能靠你來滿足我的性慾或其他需求,我就愛你。

一旦你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我就不喜歡你了。」

由此可見,你們之間有一種對立性,

只要你感到自己和她是兩個對立的生命,愛就消失了。

如果你們能夠不製造這些矛盾的狀況,停止內心那些永無休止的爭執,

那麼也許(只是也許而已),你會開始瞭解什麼是愛。

到那時,她和你才能擁有完全的自由,

但如果你想依賴她帶給你任何快樂,你就成了她的奴隸。


因此,一個人如果能真正地愛,必然享有自由,

它不是從對方那裡掠奪來的,而是自然由內心生起的。


這種隸屬他人、心理上依賴他人滋養的狀態,時常會帶來焦慮、恐懼、嫉妒和罪惡感,

只要有恐懼,就不可能有愛。

被憂傷折磨的心,永遠無法體會愛。

多愁善感和愛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同樣的,愛和快感、慾望也扯不上邊。


愛不是思想的產物,因為思想是屬於過去的,它根本不可能滋生出愛來,

愛是不受束縛的,也不可能陷人嫉妒之中,

因為嫉妒屬於過去,而愛卻永遠屬於活生生的現在。

它絕不是「我要去愛」,或「我已經愛過了」。


如果你瞭解愛,你就不會再追隨任何人。

愛不是臣服,

當你愛的時候,根本沒有可敬或不可敬的分別。


你知不知道愛一個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你能瞭解這種沒有仇恨,沒有嫉妒,沒有憤怒,不干涉對方的思想和行為,既不譴責也不比較的境界嗎?


如果你以全心、全意、全身以及整個生命去愛一個人,你會有比較嗎?

當你已經為愛而徹底捨棄自己時,就不再有比較的對象了。


愛是否包含了義務和責任?

它需要使用這些字眼嗎?

如果你因為責任而去做一件事,那還有愛嗎?

責任之下絕沒有愛。


人類所陷入的責任結構其實已經毀了自己,

如果你因為責任的緣故,不得不做某件事,你就無法愛你所做的事了。

愛所到之處,既無責任,也無義務可言。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父母都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有責任,

於是他們就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應該變成什麼樣的人、不該變成什麼樣的人等。

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有安穩的職位,

因此,他們所謂的責任,只不過是要傳給孩子上一代所崇拜的地位和面子罷了。

人一旦追逐地位和面子,就破壞了自然的平衡和秩序。

父母所關切的,往往是如何造就另一個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

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幫著孩子適應社會,其實是在助長世上的衝突、暴力及戰爭。

你能稱之為愛和關懷嗎?


真正的關懷就好比心一棵植物那樣,為它澆水,認清它的需要,給它肥沃的土壤,溫柔親切地照料它。

可是如果你只培養你的孩子適應社會,你就是在訓練他們如何鬥爭,那麼他們就會被社會宰割。

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怎麼還會鼓勵他們加人這場人間的苦戰?


如果你失去所愛的人,你會流淚不已,

然而你的淚水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那逝去的人而流?

你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別人而哭?

你曾經為別人哭過嗎?

你曾經為那捐軀戰場的兒子哭過嗎?

如果你哭過,那些眼淚是出於自憐,還是為了亡者?

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傷心,那麼眼淚就是白流了,因為你只不過是自憐罷了。

但是如果你落淚,是因為你喪失疼愛了半輩子的人,那也不是真的疼愛。

假設你的兄弟過世,你很容易為自己落淚,因為他已經離你而去。

你落淚顯然是因為內心有很深的感觸,但不是因為罵過他而感傷,其實是因為自憐而感傷。

這種自憐的心態會使你變成鐵石心腸,你會封閉自己,逐漸變得麻木而愚昧。


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哭,這能算是愛嗎?

你哭是因為你落單了,你感到孤單無助,你對自己的處境滿腹牢騷,總之是那個「你」在哭泣。

如果你真能看透這些事的內情,就像你摸一棵樹、一根柱子或握一隻手那麼直接,

你就不難看出悲傷是自創的,是念頭引發了時間感而造成的。


三年前,我弟弟還健在,轉眼他就故去了。

因為我變得更孤單、更傷心,再也沒有人能給我慰藉或陪伴我了,

每念及此,難免熱淚盈眶。

只要仔細觀察,不難看出內心的起伏過程,

如果能一眼就看清它的來龍去脈,而不是一點一點地分析出來,

你會在剎那間識破那個虛偽的小傢伙——我——的整個本質及結構。

我的眼淚、我的家庭、我的信仰、我的宗教、一切醜惡均藏在內心深處,

如果你打從心底看透它,而不是用腦子去分析,你就獲得了中止哀傷的秘訣了。


悲傷與愛是不可能共存的,

但是基督教卻把痛苦理想化,甚至將它供在十字架上朝拜,

這暗示著除非你通過那扇特殊的門,否則你是永遠脫離不了痛苦的,

這完全顯示了宗教組織剝削人心的伎倆。


因此,在你問愛是什麼的時候,你也許會害怕看到真正的答案,

因為它可能意味著一種徹底的劇變──它可能會毀了你的家庭。

你也許會發現你根本不愛自己的妻子、丈夫或孩子。

你真的愛他們嗎?

你可能會決定毀掉辛苦築起的家園,從此再也不去教堂或寺廟了。


如果你仍然想追問真相,你就會認清︰

恐懼不是愛,依賴不是愛,嫉妒不是愛,佔有控制不是愛,

責任義務不是愛,自嘆自憐不是愛,不被人愛的痛苦不是愛。


愛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謙卑不是虛榮的反面一樣。

如果你能毫不強制地,就像雨水洗去綠葉上的積塵一般除淨那些假象,

也許你會突然見到那朵人們所渴求的奇葩。


如果你尚未獲得那豐盛的愛,還沒有滿懷著愛,這世界就難逃厄運了。

你的理智告訴你,人類的團結才是一切的根本,愛是惟一的途徑,

可是誰來教導我們去愛?

有沒有任何權威、方法、制度能告訴我們如何去愛?

如果要別人告訴我們,那已經不是愛了。


如果我們說「我要練習去愛,我要每天靜坐沉思,練習慈悲、溫柔,儘 量努力去關心他人的需求」,

這是不是意味著愛是可以鍛練,可以用意志力達成的?

每當你有意訓練自己的心去愛時,愛就從窗口溜走了。

練習某種愛的技巧,也許能使你變得聰明伶俐、更加仁厚,或造就「非暴力」的人格,

不過那跟愛仍然是兩回事。


因為快感和慾望主宰著這個荒涼破碎的世界,因此,愛幾乎沒有立足之地了。

沒有愛,每天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

而且,缺少了美,也就缺少了愛。

美並不只是一棵美麗的樹、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幢雄偉的建築或一個漂亮的女人那種肉眼可見的東西。

只有當你的心中有愛時,才會看到真正的美。


沒有任何德行可以缺少愛及美這兩種因素。

你很清楚,如果你只是憑著意志力去改善社會、濟貧救世,結果往往會造成更多的不幸,

因為缺少了愛,人心就剩下了醜惡及貧窮。

反之,如果有了愛與美,不論你做什麼都是對的,都會帶來秩序與和諧。

只要你知道如何去愛,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你就能隨心所欲而不踰矩了。


現在我們就必須面對核心間題了。

如果不經過修煉,不通過思想、強求、書本、老師或指導者的引領,

一個人能不能像突然見到可愛的落日一般與愛相會?


我覺得有件東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沒有任何動機的熱情。

那股熱情不是來自某些誓約、執著或色慾。

不認識熱情為何物的人永遠無法瞭解愛,因為只有在徹底捨棄自我中,愛才能出現。


始終在尋覓的心是無法熱情奔放的。

你停止尋找它,反而可能邂逅它,

這不能靠努力或經驗而達到的,只能在毫無心機的情況下,才能巧遇到它。

你會發現這種愛超越了時間的範疇,屬於個人,也超乎個人,

可以專一,也可以遍佈,就像一朵花的芬芳,你能聞到它,也可能毫無知覺地擦身而過,

那朵花為每一個人綻放,包括那個在它面前深吸一口氣而且愉快地注視著它的人。

不論人們站在花園內或花園外,對那朵花都毫無影響,

它只是自然地讓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它的芬芳。


愛是新鮮、活潑而充滿著生命力的,

它沒有昨日,也沒有明天,更不受雜念的干擾。

只有赤子之心才能認出它來,

而具有赤子之心的人是可以在這個已經失真的世界中生存的。


人們總想通過犧牲、崇拜、人際關係、性生活以及種種快樂和痛苦的途徑,去尋找那不可思議的愛,

然而,意念必須認清自己的真相而自然終止,才可能找得到愛。

如此而得到的愛,才沒有對立、沒有衝突。


也許你會問:

「如果我找到了這份愛,那麼我的妻子、孩子,以及我的家該怎麼辦,他們的生活必須有保障啊!」

你會提出這個問題,就表示你還沒有跳出過思想及意識的領域。

如果你曾經跳出過一回,你就根本不會有此一問了,

因為你已經知道在愛之中是沒有時間和意念的。

談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自己受到催眠而入迷了,

如果你真的想超越思想和時間,也就是超越悲傷、

你就必須先覺察:所謂的愛是屬於完全不同次元的東西。


可是你不知道如何進入那美妙的源頭兮那麼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不知道該做什麼,你就什麼也不做。不是嗎?

就是這樣,什麼都不做,然後你的心就完全寂靜了。

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這表示你已經不再尋找、不再渴望、不再追求了,

中心點一消失,愛就出現了。


--- 克里希那穆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