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某部份來說我可以敞開來,我感覺到對人的愛,

    可是只要置身於人群之中,我裏面的那扇窗又馬上關了起來。

 

 


去愛一個真的人並不容易!

因為他不會滿足你的期望,而他也不必這麼做。


他在這裏不是為了滿足任何人的期望,他有自己的日子要過,

當他沒有做你要他做的事,或他不解你的心思或情緒時,困難就產生了。

  
用頭腦去想的愛很簡單,去愛就不容易;

愛全世界一點都不難,難的是愛一個人。


愛神或愛人類很輕而易舉,

當你碰到一個真實的人,你要和他互動的時候,真正的問題才出現,

和一個人真正相遇,將會為你帶來巨大的轉變與挑戰。

  
你愛的人將不會對你惟命是從,而你也不是他的奴隸,問題正從這裏衍生,

如果你或他可以當奴隸,那就什麼問題都沒有,

重點是沒有人活著是為了當別人的奴隸,也沒有人做得到,

每個人都是自由之身……

人是由自由做的,人就是自由。

  
記住,不是只有你,別以為這是你個性上的問題,這關係到愛的全部現象,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要面臨同樣的問題。

我還沒過到在愛這件事上沒有碰到困難的人,

問題的癥結與愛本身有關,與愛的世界有關。

  
關係本身使你置身問題當中,能去經歷問題是好的。

東方人一遇到困難就逃避,他們將愛推開,說那叫不執著,

可是日復一日,他們漸漸喪失生趣。

所以,在東方你幾乎看不到愛,只剩下靜心。

  
靜心意味著你在你的單獨中感覺很好,

靜心是你只和自己有連結,你的圈圈裏只有你,你一步都不踏出自己的世界,

當然那樣一來,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就沒了。


東方人都比較鎮定、沒那麼緊張,幾乎可以說是住在自己的象牙塔裡,

他不讓能量流動,世界中那一小圈能量就足以讓他高興了,

只不過他的高興顯得有一點單薄,因為那不是興高采烈的快樂。

  
頂多你可以從負面的角度來看,說你並不是不快樂,

如同當你說自己沒有病就表示你是健康的一樣,

但那樣的健康不算健康,健康是帶著正面意含的,一個健康的人會散發出光與熱。

沒有病不能代表健康,真要那樣說,一具屍體也算得上健康,因為它沒有病。

  
所以在東方我們試圖不要愛,企圖拋棄世界,

因為不要愛就等於不要世界,不要男人、女人,所有愛會開花的可能性都不要。

耆那教、印度教、佛教這幾個宗教的和尚不被允許私下和女性交談,或和她們有肢體接觸,

基本上連面對面都不行。

如果有女性上前去詢問某件事,他們的視線必須朝下,直到只看到自己的鼻尖,

這樣他們連不小心看到對方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沒有人知道會不會如此︰當愛的火花發生的時候……牆也擋不住。

他們從不住在別人家裏,不在一個地方久留,

為了避免產生執著或讓愛有發生的可能,只好不斷四處漂泊,避免所有形式的關係。

他們已有一定程度的內定功夫,不受到外界的干擾,但是並不快樂,

因為他們沒有歡欣鼓舞的活力。

  
西方正好相反,人們為了從愛當中尋找快樂,因而產生許多麻煩,

他們失去了和自己所有的連結,因為離家太遠,找不到回家的路,於是覺得無家可歸。

他們不斷嘗試和不同女性、男性建立愛的關係:異性戀、同性戀、自戀……

在試過各式的關係之後,還是覺得空虛寂寞。

愛是可以為你帶來快樂,可是這樣的快樂缺乏寧靜的品質,所以還是少了一點什麼。

  
當你的快樂缺少寧靜時,那樣的快樂會像是發高燒般,你興奮得不得了,

但不知道在興奮什麼……

那個高燒的狀態會使你緊張,但你的緊張沒有任何用處,你只是到處涉獵物件,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心血沒有任何根基,因為你只忙著找別人,卻還沒有找到自己。

  
這兩種方式都沒有成功︰

東方失敗的原因在靜心沒有愛是不可能的;

西方則是因沒有靜心的愛。

我一切的努力就是要給你一個整合,這樣才算完整,

──那就是〝靜心加上愛〞。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能覺得快樂,當你和人在一起的時候,你也覺得快樂;

無論你跟自己在一起或是在關係中,你都是開開心心的,

你要能夠在裏面與外面都締造一個美麗的家園,

外面是漂亮的花園,裏面的臥房也很美,兩者相得益彰。

  
所以,靜心應該是你內在的避風港,你心靈的聖殿。

每當這世界變得令你難以承受時,你可以走入你的聖殿裏,做一番內在的洗禮,讓自己恢復元氣,

當你出來時,你將煥然一新、栩栩知生。

不過你也要能夠愛人們,能夠面對問題,

因為不能面對問題的寧靜不是真寧靜,也沒有價值可言。

唯有能夠面對問題,並在處理問題時不受到影響,這樣的寧靜才值得追尋。

  
從這兩件事我要告訴你:

先靜心,因為能從你最近的中心開始總是好的,但是不要卡在那裏,

靜心應該要流動、開花,將自己打開來,去變成愛。

  
不用擔心,別把它當成問題,因為那根本不是問題。

那是人性中自然的一部份,每個人都會害怕,一定是如此的,

生命如此浩繁,你必定會感到害怕。


無懼之人之所以無懼並不是因為他的英勇,

英勇的人只是壓抑住他的恐懼,他不是真的什麼都不怕。

無懼之人之所以無懼是因他接受了自己的恐懼,無懼和英勇無關,

你只需要看清生命裏諸多的事實,明白恐懼是正常的,你自然接受了恐懼!

  
問題就出在你想排斥恐懼,

人們對你灌輸一個很自我主義的想法:「做人要勇敢。」

這真是胡說八道!多麼愚蠢的想法!

一個聰明的人怎可能躲得掉恐懼?

如果你不夠聰明的話,你是不會有恐懼,

當公車司機對著站在馬路中間的你猛按喇叭時,你不會有恐懼,

或是一頭水牛向著你沖過來,你也不會怕,那是因為你很笨!

只要是聰明人都知道要閃開。

  
假如你上了癮,開始到叢林裏去找蛇來顯示你的勇敢,那反而是個問題;

如果路上沒有半個人,你也害怕得拔腿就跑,那也是個問題,

不然的話,恐懼是正常的。

  
當我說你可以擺脫恐懼的束縛,我不是指你的生活中不會有恐懼,

而是你會發現百分之九十的恐懼都是你自己的想像,

剩下的百分之十是真的恐懼,你只需接受就好。


我不要求人們要勇敢,我要他們更有意識、更敏感,

於是他們才更有回應的能力。

只要警覺就已足夠!

這樣人們就知道恐懼可以被當成墊腳石,所以不用擔心。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漫遊潛獵客 的頭像
    漫遊潛獵客

    漫遊潛獵客的部落格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