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坦伽利(Patanjali)瑜珈已經完全被誤解,也完全被誤導了。
帕坦伽利不是體育老師,可是現在瑜珈卻看似體操活動。
帕坦伽利並不反對身體。
他並非教導你扭曲身體,他教導你優雅的身體。
因為他知道:只有當你有優美的身體才會有優美的意念;
而只有當你有優雅的意念,優雅才有可能自然的出現;
出自內在的優雅,就是神性的展現。
慢慢地,進入更深更高的優雅,
這個優雅的身體帕坦伽利稱為阿撒(asan)體位。
他不是虐待狂,他並不是要你折磨你的身體,
他一點也不反對身體,他怎麼可能折磨你的身體呢?
他知道身體是一切的基石。
他知道如果你錯失了身體,沒有訓練身體,那麼就不可能有更高層次的訓練。
身體如同一項樂器,必須被正確的彈奏,使更高深的音樂被彈奏出來。
如果這把樂器形狀不對或不正確,你如何指望它彈出優美的旋律?
你只會聽到不搭調的聲音。
身體就如同樂器一般。
瑜珈體位必須是穩固的,且能夠帶來極大的喜悅與舒適。
千萬不要折磨你的身體,也不要強迫自己做不舒服的姿勢。
對西方人而言,蓮花坐不是容易的姿勢,
因為他們的身體從沒被如此訓練過,
所以不需要如此的打擾身體。
帕坦伽利絕對不會強迫你做那樣的姿勢。
在東方,人們打從孩提時代就那樣坐著,坐在地上。
在西方寒冷的國家,椅子是需要的,因為地上太冷了。
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坐姿,
如果你看坦帕伽利瑜珈的體位定義,你就會了解:姿勢必須穩固且舒服。
如果你能穩固且舒適的坐在椅子上,那就很完美了。
不需要強迫身體做蓮花坐。
事實上西方人若硬要蓮花坐,那得花上六個月的時間,
而且對身體而言實在是折磨,不需要如此。
帕坦伽利再怎麼樣也不會要你折磨自己的身體。
你可以折磨你的身體,但那跟帕坦伽利無關。
坐姿必須能使你忘掉你的身體。
舒服是什麼意思?
當你忘掉你的身體時就是舒服。
如果你不斷的記著身體,那不是舒服。
所以不論坐在椅子上或地上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舒適,
因為如果身體覺得不舒服,你無法渴望更深層次的喜悅:
錯過了第一階層,其他的階層都將關閉。
如果你真的要快樂、喜悅,那麼應該從一開始就快樂。
對任何一個想要到達內在狂喜的人而言,舒適的身體是最基本的要件。
任何時候,當你的姿勢是舒適的你就會感覺穩定。
如果姿勢不對,你會坐立不安,不斷變換姿勢。
如果姿勢真的很舒服,還需要一再的變換姿勢嗎?
還有,記住:對你而言舒服的姿勢,不一定適合你的左右鄰居,
所以絕不要把你認為舒適的姿勢教導給任何人。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對你好的可能正好對其他某些人不利。
每一個人都必須是獨特的,因為每一個身體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
你的手印是獨特的,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個與你有相同的手印的人。
不只是現在,整個過去的歷史,你無法找到任何一個與你相同手印的人。
據說,甚至在未來也找不到有相同手印者。
手印不是麼重要的事,卻也如此獨特。
可顯見每一個身體都攜帶著一個獨特的靈魂。
如果連你的手印都這麼不同於別人,那麼你的整個身體當然也必須不同於別人了。
所以千萬不要聽任何人的建議。
你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姿勢,你不需要指導老師,舒適的感覺就是你的指導老師。
如果你不斷的嘗試所有的姿勢,總有一天你會不期而遇,找到剛剛好適合你的姿勢。
一但找到對的姿勢,你內在的每一樣東西都將沉靜下來而進入寧靜。
沒有任何人能夠教你,因為沒有任何人真正知道什麼樣的姿勢適合你。
試著找到屬於自己的姿勢。
試著找到自己的瑜珈。
絕對不要遵循任何規則,因為規則是平均值,所有的的條規都是平均值。
對了解某些既定的事是好的,但絕不要遵循它們,否則你會不舒服。
如果四呎八英吋是平均高度,而你有五呎四英吋高,怎麼辦?
砍掉多餘的嗎!多難過啊……
以平均高度走路,你將會看起來醜態連連,像駱駝般彎腰曲背的。
任何試著遵循平均值的人都將錯失重點。
你的感覺才是決定性的關鍵。
那就是為什麼帕坦伽利如此詳細闡明,使你能夠找到自己的感覺。
你找不到比這個更明確的體位定義了:「姿勢必須穩固且舒適。」
事實上我想用另一種方式來說,
而且梵文定義也可以令一種方式被翻譯:「體位意味著穩定與舒適。」
我們總喜歡制定規則,但瑜珈只是一個簡單的定義,一個指點,不是規則。
你必須知道:像帕坦伽利這的人從不會愚蠢到制定規則。
他們只會給予指點、暗示。
你必須以自己的方式解開密碼、你必須感覺它,從中找出答案,
然後你會找到一個只適合你卻對任何其他的人都不適用的規則。
如果人們能夠這麼做,這將會是個美好的世界,
沒有人強迫任何人做任何事;也沒有人需要遵循任何人的紀律。
你的戒律或許對你很好卻可能毒害他人。
你的藥不儘然適合所有的人,不要老是拿它給別人。
但是愚蠢的人總需要規則。
我聽說:木拉那斯魯丁正與一位偉大的醫生學醫,從觀察中學習。
當醫生做例行出診為病人看診時,他也跟著去。
有一天,醫生給一位患者把脈,
他閉上眼睛,沉思一會兒,然後對患者說:「你吃太多芒果了。」
木拉很驚訝,他如何從脈相知道原因?
他從沒聽過有人從脈搏中能夠知道你吃太多芒果了。
他很困惑,回家的路上他問:「師父,請給我一點迷津,你怎麼能…」
醫生笑著說:「從脈相當然看不出來,但是我看到他的床底下有一堆芒果,
有些還沒吃,有些已經吃了,因此我才做此推斷。」
有一天,醫生病了,所以木拉代替醫生做例行出診。
他到一個新患者那裡,就像他的師父一樣,他把著脈、閉上眼睛、沉思,
然後說:「你吃太多馬肉了。」
這位患者說:「什麼!你是不是瘋了?」
木拉非常的困惑,他很沮喪的回去。
醫生問他:「怎麼了?」
他說:「我也看了床底,有馬鞍和其他東西,可是馬不在那裡,
所以我想:他吃太多馬肉了。」
這就是愚蠢的跟隨者。
不要那麼愚蠢。
讓這些定義、格言或經文保持只是一個概念,
讓它們成為你了解的一部份,但不要試著逐字跟隨。
讓它們深入你、成為你的領悟,然後尋找自己的途徑。
所有偉大的教導都是間接的。
如何達到瑜珈體位?
如何穩如泰山?
首先,著眼於舒適。
身體是否非常放鬆、安適、感覺舒服,有一種身心安頓的感覺圍繞著你?
這必須成為一個判斷的標準尺度、一個試金石。
這個尺度同樣適用於當你站著、躺著、坐在地上或椅子上。
它適用於任何地方,因為那是一個內在的舒適感。
任何時候當你找到那個感覺,你就不會想要再不斷的調整你的身體了,
因為你越動就越錯失舒適感。
它只在某一個既定狀態出現。
你一動,就等於打擾它。
對每一個人來說,舒適是很自然的慾望,瑜珈則是最自然的事,
任何時候當你覺得不舒服,你就想改變它,那是非常自然的。
永遠聆聽你內在本性的聲音,它幾乎總是正確的。
你是否注意過︰當心情改變時,你的身體也改變;身體改變時,心情也跟著變化。
看電影時,你是否留意過自己變換過多少次姿勢?
你曾經找出它們的關聯性嗎?
當劇情很刺激時,你不可能只是靠著椅子坐著;你會坐起來、脊椎拉直。
如果劇情平淡,那麼你變得放鬆、脊椎也不會拉直。
如果是很不舒服的劇情,你會不斷的變換姿勢。
如果是真的很美的畫面在螢幕上,你甚至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因為既使是一點點的動作都會是打擾……完全不動,你變得完全的穩定、放鬆,宛如身體已經消失了。
當身體真正處於舒適放鬆之中,身體之火不再搖晃;不動如山,
突然間,就像時間停止一般,無風無雨,每一件東西東都靜止下來,身體也不急著移動……
安定、深度的平衡、沉穩、鎮定……
就在如此的狀態下,二元性以及因二元性帶來的不安都消失了。
你是否察覺到,當心念被干擾時,身體變得更浮動使你無法靜靜的坐著?
或是身體坐立不安時,你的意念也無法靜下來?
它們是一體的。
坦帕伽利清楚的知道身體與心念並非兩回事。
你並不是被分成身體和心念兩部分。
身體和心念是一體的──你是身心相連的。
身體正是你念頭的開端,而意念不過就是身體的結尾。
它們是一體的兩面。
因此,無論任何發生在身體上的事,都會影響意念。
而任何出現在念頭上的,也會影響身體。
它們是並聯的。
那也就是為什麼會如此強調身體的重要,因為若身體沒有放鬆,你的心念也不可能放鬆下來。
從身體開始比較容易,因為那是最外一層。
--- 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