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帕坦伽利達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他正確地、儘所能地、一步一步地、完整詳細地描述了每一個能量中心

──每一個脈輪的運作、如何超越它們而達到薩哈斯拉──第七個能量中心,

他甚至指示了如何超越第七個脈輪。


每一個能量中心、每一個脈輪的中樞都有其特定的完整運作。

讓我詳細道來……  


第一個中心,性能量中心,

──最原始、也最自然的中心,

對每一件事都抱著打開的態度,

它的整合出現在外在與內在之間。

當然那只是一個短暫的會合。 


男女交會時會來到一個點,在這個點上會有一個片刻;

一個爆開的片刻,外在與內在彼此融合相會合一。

那就是性美妙的地方,

這個高潮……兩種能量,兩種互補的能量相會在一起成為一體。

但是這只是短暫的瞬間,因為它是透過最粗糙的元素──身體而達成的。

身體只能觸及表面卻無法真正進入另一個人之中。


就像是冰塊一般,如果你把兩顆冰塊放在一起,它們會互相碰觸,

當它們融化成水時,彼此相會融合在一起,進入彼此的核心;

如果水開始蒸發,那麼這個相會將變得非常非常深入。

在那之中沒有「我」、也沒有「你」;沒有內在也沒有外在。 


第一個能量中心;性能量中心,使你有某種特定的整合。

那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如此渴望性。

這是很自然的;它有它自己本身的益處與效用,

但是如果你停滯在那裡,你就只是停留在神殿的門口。

門口是不錯啦,它是引領你進入殿堂的起點,但是那裡不是你要長住的地方。

它不是你永久居住的地方……而最終的祝福正等著你。


如果你一直待在那裡,你將會錯失這些其他更高層能量中心的整合。

跟最終的喜悅的祝福比較起來,性的美妙與歡愉就不算什麼了,

它只給你短暫的瞥見。 


第二個能量中心──丹田。

丹田是生命與死亡交會之處。

當你到達第二個能量中心時會有一個更高層次的高潮整合:

生命與死亡的會合、太陽與月亮的相會。


這是一個內在的相會,所以這個會合會比較持久且穩定,因為你並沒有依賴他人。

這是一個內在男女的交會。 


第三個能量中心──肚臍。

這裡是正極與負極交會的地方──正電與負電。

這個會合甚至更高於生死的會合,因為電能、靈氣、生物原生質或生物電能比生死還更深些。

它存在於生命之前;死亡之後。

生命與死亡因生物能量而存在。

這個生物電能的會合處就是肚臍的地方──nabhi,

第三輪使你經驗到更高層的合一、統合與統一。 


然後是第四個能量中心──心輪。

心輪是低曾與高層的會合──prakriti性與purusha靈魂──入世與出世的會合,

或者你可以說天堂與地獄的會合……

這樣的會合又更高些,

這是一個破曉時分,首次某些事情的開端,你看得到太陽正從地平線昇起。

你仍然根植於大地而枝幹正朝向天空擴展。

你成為一個交會。


那就是為什麼心輪是一般人所能到達的最高、最精練的境界,

──愛的經驗。

這個愛的經驗是大地與天空的會合,

所以說,愛是有點兒塵世味又有點兒天堂般的感覺。

耶穌把上帝定義成愛那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以人類的意識,愛似乎是最高的瞥見。 


一般人不會再超越心的能量中心。

既使要達到心輪似乎就已經很不簡單了,幾乎不可能。

大部分的人還停留在性能量中心的階段。

如果他們深入瑜珈、空手道、和氣道或太極訓練,

那麼他們將會到達第二個能量中心──丹田的地方。

如果他們更深入呼吸訓練,prana──氣,

那麼他們將會到達肚臍的能量中心。

如果他們學習觀照超越俗世、超越身體,

如此深入且敏感的觀照,那麼你將不再被侷限在塵世中。

而這個精緻敏感會像是第一道光線,穿越進入你內在……

唯有如此,才能到達心輪中心。 


所有巴克提瑜珈的途徑都著重於心輪中心。

譚崔開始於性能量中心。

道家從丹田的中心進入。

瑜珈從肚臍的能量中心開始。

巴克提瑜珈走奉獻的途徑;

蘇菲以及其他宗派走愛的途徑──他們都從心輪開始。 


比心輪再高些的是喉輪。

另一種整合…更優秀,更精緻。

這是一個接受與給予的能量中心。

我看過成千上萬的人──全都渴望、尋求著愛,卻沒有人試著給予。

他們都認為他們付出愛卻沒有得到愛。

然而只要你給予,很自然的就會得到。

絕對不可能不這麼發生的。

在你給予的那一剎那,愛就湧現了。

那跟別人無關,而是與神聖的宇宙能量有關。 


喉輪是接受與給予的會合處。

從那裡你接受也給予。

那就是基督所說的:你必須再度成為一個小孩的意義。

如果把基督的話翻譯成瑜珈的術語,那就是:你必須再度來到喉輪的中心。 


所有有創意的人都是給予者。

他們或許為你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寫一首詩、畫一幅圖畫或講一則故事……

所有這些都是使用喉輪這個給予的能量中心。

接受與給予的交會就在喉輪的地方。

接受與給予的能力是最偉大的整合之一。 


接下來是第三眼。

第三眼是左右相會的地方,匯集進入sushumna──中脈。

腦部的左右兩半球體相會在第三眼,它剛好在兩眼的中間。

一眼代表右邊,另一眼代表左邊,而第三眼剛好就在中間。

左右腦交會於第三眼的地方……這是一個很高的結合。


這是人類所能夠描述最高的點。

那也就是為什麼拉瑪克里虛納(Ramkrishna)只能描述到第三眼。

當他開始講述最終的的會合點:薩哈斯拉(sahasrar)時,

他竟一次又一次的跌入寧靜之中。

他被寧靜淹沒了,如洪水般……他被寧靜之海接管了。

他無法保持專注。 


最終的結合出現在sahasrar──薩哈斯拉的地方,冠輪。

因為這個撒哈斯拉,全世界的國王、帝王、君主和皇后都使用皇冠。

它已經變得很表面形式,但理論上是對的,

除非你的冠輪是運轉的否則你如何成為一個君主,如何成為一個國王?

如果你沒有規束自己,如何規束你的人民?


王冠的形狀隱藏著一個奧秘,

那個奧秘就是代表著一個人已經達到了冠輪的地方,

本性最終的會合──唯有如此它才能成為國王或皇后。

唯有如此它才能治理人們,因為他已經成為自己的主人,

他現在對別人是有幫助的。 


真的,當你到達了薩哈斯拉,王冠將會在你內在綻放,如千瓣蓮花般的開展。

沒有任何王冠可與之相比,現在它變成只是一個象徵,

而這樣的象徵還存在全世界各地。

它顯示出每個地方都有人或多或少覺知到這個薩哈斯拉最終的結合。


猶太教使用的頂冒剛好就在薩哈斯拉之上。

一些印度教徒在剛好冠輪的地方留著一束頭髮,他們稱為choti頂峰。

有一些基督教的社群它們只修剪那個地方的頭髮。

當師父祝福他們的門徒時,會把手放在門徒的薩哈斯拉上。

如果門徒真的接受臣服,他會突然間感覺有一股能量從性能量中心往上湧至薩哈斯拉。 


最後一個會合是客體與主體的會合,

再次地,外在與內在的結合。


在性的高潮中外在與內在結合,但卻是短暫的。

在薩哈斯拉中,它們是永久的結合。

那也就是為什麼我說一個人必須從性開始一路經歷到三摩地(Samaddhi)。


在性之中,百分之九十九是性,百分之一是薩哈斯拉;

在薩哈斯拉中,百分之九十九是薩哈斯拉,而百分之一是性。

在深度的能量之流中,它們是相連的。


所以,如果你已經享受過性,不要讓自己一直待在那裡。

──性只是薩哈斯拉的瞥見。

薩哈斯拉將會在你身上釋放出千百萬倍的極樂與祝福。 


外在與內在的會合,我與你的會合,男人與女人的會合,陰陽的會合。

這是個絕對完全的會合,不再分裂、不再分離。 


這就是yoga──瑜珈。

瑜珈的意思是二者合一的結合。

基督教神秘主義教派稱它為unio mystica──神秘的結合;

剛好就是瑜珈之意:神秘的結合……不可思議的結合。

在薩哈斯拉這個地方,最初與最終相會於此,開始與結束。 


性能量是開端,性是你的開始,三摩地是你的最終。

除非開始與最終相會;除非你達到了這個至高無上的結合,否則你將不斷的受苦,

因為這是你的命運。

你會一直覺得有某種未完成、未實現的事。

只有在這最高的結合高峰上,你才會感到滿足與實現。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漫遊潛獵客 的頭像
    漫遊潛獵客

    漫遊潛獵客的部落格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