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接受自己的單獨時,他就成了一個瑜珈行者。
他超脫了社會——那是超越社會真正的意義。
並不是離開現實社會;
因為不論你到任何地方,你都會創造社會。
甚至跟樹、動物,你都能夠創造出一個家庭與群體。
沒有了上師,你是單獨的。
宛如沒有任何人參雜在其中一般,純潔、天真、美麗。
單獨是道路、是靜心。
單獨就是瑜珈。
你還是會問,單獨中要做什麼。
沒有什麼事情要做,
因為每一個「作為」都只為了逃避單獨。
你不是要逃避單獨,
你必須深深的處於單獨中,跟它生活在一起。
你必須走入完全單獨的生命道路;
在群體中,有旅行者同伴,但是完全單獨。
當兩個人走在一條路上,他們並不是「二」的走,他們是「一」和「一」的走。
兩個單獨的走路。
你應該是生活在家庭中卻依然單獨。
或許有這個五個成員住在一起的家庭,但那是五個單獨共同住在一起。
當你了解到你的孤單,就會有同理心。
你能夠慈悲的對待別人以及他們的單獨。
慈悲是進入瑜珈之路的指標象徵。
妻子與先生同在,和她之前單身時是一樣寂寞的,
但是我們創造出幻象來逃避它,共同在一起的幻象。
我們整個社會、家庭、國家、團體、組織的形成都是因為要逃避自己的孤獨寂寞。
一個進入瑜珈的人,他完全覺知他的孤寂,並且知道沒有哪裡可以去。
真是醜陋!沒有人想過自己值得跟自己生活!
如果我單獨一人在房間裡覺得無聊……
——跟自己很無聊。
所以無聊的人去找另一個無聊的人,兩個人試著要脫離無聊。
以數學的角度來看,可能性正好相反。
無聊會加倍;現在是加倍無聊了,彼此都認為對方不願意幫助彼此。
你必須開始生活在每一個來到你身上的片刻。
全然的生活,單獨、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的生活。
敞開,對未知敞開,對任何可能的發生敞開。
怎麼來就怎麼接受。
只有反宗教性的人會拒絕不接受。
接受、永遠對每一件事說「是」且帶著無條件歡迎的態度,對我而言,就是真正的宗教性。
創造出這樣的空間,然後事情會自己發生。
它無法用機器被預測出來。
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能夠被預測。
我們無法預測生命,所以你必須創造出空間,然後等待事情自己的發生。
例如,我為客人準備好房間,但是準備不等於客人。
他或許來或許不來。
印度話的「客人」─atithi很美,它的意思是:一個不知何時來的人。
他或許來或許不來,或是它可能此刻就到,或你可能一生都在等待他。
他的到期未知。
Atithi意味著:不可期待、不可預測。
如果你確定客人會來,當你沒有那種等待的心情,那麼就沒有等待可言;確定抹剎了等待。
如果他來了,就沒有所謂等待的問題。
所以,一個無法等待的人會製造出各式各樣的確定性。
他們這麼說就會這麼發生。
這個發生變成一種保證。
事情不是這樣的。
一個人或許得等上好幾又好幾世,然而,他還不一定來。
當你對這個不確定性十分有經驗時,心就變成等候。
等候著每一個片刻,每一件事的發生,
雨、花或是星辰……
你覺知著每一件事情,因為沒有人知道他會從哪裡來。
沒有人知道他的路徑。
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沒有人知道他何時會來敲你的門。
所以,瑜珈行者是個等候卻不是沉睡的人。
等待是唯一困難的事,唯一艱難的一部分。
我們如此匆忙,唯一讓整個現代社會轉向唯物論的非宗教性就是現代人的匆忙。
不要相信僵化的信條。
Karma瑜珈,Bhakti瑜珈,Gyana瑜珈,Raja瑜珈……
——這些都是死的信條。
有多少的人踏在這條旅程上就有多少的瑜珈。
每一個人都創造且一定創造出他們自己的瑜珈。
只有真實的人能夠被了解。
真實來自個體性,否則有可能是借來的或虛假的了解。
當你了解你全然的單獨時,接下來並不是跟神性溝通,
而是你「就是」神性。
甚至「合一」這樣的語言都是其他二元性衍生的後遺症。
--- Osho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