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himsa-不殺生。

Satya-不虧於心。

Achaurya-不竊盜。

Brahmacharya-心不離道。

Aparigra-不役於物。

──這五戒是瑜珈非常根本的基石。


你必須要儘可能深入的了解它們,

因為你有可能沒有從瑜珈的第一步︰Yam(內在的規範)下開始練習瑜珈。


在全世界各地你都會發現到有些瑜珈行者或扥缽憎的行為沒有遵守第一步:五戒。

他們變得神通廣大卻帶著暴力;他們有超能力卻沒有靈性。

他們成了所謂的黑色術士,他們有可能危害別人。


力量是危險的,它能載舟也能覆舟。

不只對別人有危險對自己本身也是危險的。

它有可能會摧毀你,也有可能會使你重生。

那都依你而定。

這五戒就是當你練習瑜珈時所產生的超能力不會被誤用的保證。


你會看到些瑜珈行者施展他們的神力。

如果一個瑜珈行者真正實踐這五戒他絕不可能把它當成作秀;

他不會展現的,也不會玩這種神蹟,他不可能會這麼做的。

奇蹟會在他身上出現但是他不是那個施展的人。


這五戒完完全全的砍掉你的自我。

不是自我戰勝了就是這五戒被實現了。

兩者不可能並存。


在你進入這個超能力的的世界之前──瑜珈就是一個神通的世界,無限的神通──

丟掉你外在自我的殼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必要的事。

如果你依然帶著自我,那麼這些神通力隨時都會被誤用。

如此一來,整個努力都變得徒勞無益了……

事實上,簡直是荒謬。


五戒是用來淨化你,使你成為能量進入的工具而使能量成為一個良性的影響與對他人的祝福。

五戒是必要的,任何人都不應該繞過它們。

你可以繞過它們,事實上繞過它們比穿越它們還容易,應為要遵守它們並不容易。

但是你所建造起來的一切都將因沒有基礎而總有一天會倒塌垮下。

那有可能會毀了你週遭的人,或扼殺了你自己。

這是第一件首要了解的事。


Yam–持戒,這個字必須要被了解。

它的意思是:死神;

也同時意味著:內在的規範。


然而,死亡與內在規範有什麼必要的關聯性嗎?

看起來好像沒有,事實上卻是有關連的。


直到目前為止,這個地球上存在著兩種文化,這兩種文化都偏執一邊,不平衡。

還沒有一個文化有發展到完整、至善的的可能。

目前在西方,性是完全的自由,但是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死亡是被抑制的。

而目前在東方,性被壓抑,但是死亡卻可以被自由的談論。

剛剛好就像性、猥褻的色情文學一樣,東方存在著一種不同的色情文化,

我稱它為死亡的色情文化……

它就像西方人對性那樣的猥褻與病態。


然而為什麼會這樣呢?

它總是這麼發生的:

當一個社會壓抑性時就會表達死亡;

或是當一個社會壓抑死亡時它就會往性方面發展。


因為死亡與性是生命的兩極。

性代表生命,因為生命來自於性。

生命是一個性的現象,而死亡則是它的結束。


如果你把這兩者想在一起,它們看起來很矛盾,你無法把性與死亡放在一起。

如何調和它們呢?

忘掉一端只記得另一端會比較容易一點。

如果你記得兩邊,對你的頭腦而言實在很難搞定如何讓兩者同時存在……

但是它們確實是同時存在的;它們確實是附著在一起的。

事實上,它們並非兩件事而是同一能量的兩個狀態:主動與被動,陰與陽。


一個有覺知的人會馬上察覺到死亡與性都是同一個能量,

而且一個全面、完整、至善的文化是接受兩者的。

它不會只傾向另一邊;不會只往一端而忽略另一端。

每一個片刻你既是生亦是死。

了解這件事你就超越了二元性。

瑜珈的整個努力就是如何超然。


Yam–持戒,是深付意義的──

因為只有當一個人覺察到死亡時,只有在那個時候才有可能過著自持的生活。


如果你只知道性、生命,而避開死亡──

逃避它,矇著眼睛不看,總是把它藏在被後或丟在潛意識裡──

那麼你將無法創造出一個自我修持的生活。


為什麼要修持?

如果不自我修持,那麼你的生活將會過得很放縱──吃、喝、玩、樂。

這沒什麼錯,但是生命本身卻因此而不完整。

這只是一部份而已,

如果你把這一部份當成全部,你就錯失了、完完全全的錯失了。


動物不曾覺察過死亡,那也就是為什麼帕坦伽利不可能教導動物。

沒有任何可能性,因為沒有任何一隻動物準備好要學習自我修持。

動物會問:為什麼修持?──我們只有生命沒有死亡。

動物並沒有察覺到死亡的接近。

如果你覺知到死亡正一步步接近,那麼你會馬上重新思考生命。

那麼你會將死亡也納入生活中。


當死亡成為生活的一部份,Yam–自我修持就出現了:一個有修養的生活。

如此一來,你就總是帶著死亡的提醒生活著。

每一個動作都使你覺知到你正朝向死亡。

在享受中你也總是知道這不是永恆。


死亡成為你的影子,你的一部份,你概念的一部份。

你已經將死亡溶入,

如此,自我修持就變得有可能。


你會開始思考「如何生活?」這樣的問題,

因為生命已經不是目標:死亡也是它的一部份。


如何活出亮麗的生與死?

如何活得不只生命變得越來越喜樂,同時死亡也達到最高峰?

──因為死亡是生命的頂點。


以這樣的方式生活你將能夠全然的活出自己,也能夠全然的死。

這就是自我修持的整個意義。

自我修持並非壓抑而是活出有方向的生活;一個有方向感的生活。


活在一個全然警覺與覺知死亡的生活中。

那麼你的生命之流就擁有生與死這兩岸了,並且意識之流也流動於這兩岸之間。


任何一個想要拒絕死亡的人,只是活在生命的一岸而已,他的意識之流無法完全。

他將會缺少某些東西;某些非常美好的東西。

他的生活將會很膚淺沒有深度。

沒有死亡在裡面就不可能有深度。


自我修持的生活就是一個平衡的生活。

帕坦伽利的這五戒就是使你平衡的,

但是你有可能會誤解它們而再度製造出不平衡的生活。


瑜珈並不反對縱慾;瑜珈講求平衡。

瑜珈說:「要活生生的同時也要隨時準備死亡。」

看起來很矛盾,瑜珈說:「享受!但是記得,這不是你的家,這只是個短暫的停留。」

沒什麼不對:即使你正享樂於Dharamsala,又正值滿月的夜晚,沒什麼不對。

享受它,但不要把Dharamsala當成你的家,因為明天我們將要離去。

我們會感激這一晚在此過夜,我們將會心存感激–那個美好的時光──但不要要求永遠持續下去。

如果你要它永遠持續這就是極端;

然而如果你因為它無法永遠持續下去而完全不享受,那又偏向另一極端了。

偏向這兩個極端你就只是活在一半。


如果你想了解我……這就是我所有的努力:

使你成為完整、全然,讓所有的矛盾都溶解掉而使得和諧出現。


我不要你變得單調無趣。

平庸放縱的生活就是單調。

平庸的瑜珈生活也一樣無聊。


一個包含了所有的矛盾,有許多發生在其中,並且使所有的事件都掉入和諧中就是一個豐富的生命。

對我而言有著那樣的生命就是瑜珈。


這五戒並非要切斷你的生活,而是加入你的生命中。

你必須要記得這個重點,因為有許多人用五戒切斷他們自己的生命之源。

不是這樣的,它們的意義正好相反。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