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是一種科學
瑜珈並非宗教──記住。
瑜珈不是印度教也不是回教。
瑜珈就跟數學、物理學或化學一樣是一個純粹的科學。
物理學不是基督教的,也不是佛教的。
既使是基督徒發現了物理定律,物理終究不屬於基督教的。
那只是湊巧基督徒發現了物理定律。
但是物理學就是科學的一種。
瑜珈是一種科學。
它只是湊巧讓印度徒發現到,但它不是印度教的。
瑜珈是一種純粹內在本性的數學。
因此回教徒可以成為一個瑜珈行者,基督徒、耆那教徒、佛教徒都可以成為瑜珈行者。
瑜珈是純粹的科學,就瑜珈世界而言帕坦伽利是最偉大的人。
這個人是很稀有的。
沒有任何其他的名字可以與之比擬。
在整個人類歷史,這個人首次將宗教帶入科學的領域:
他使宗教成為科學,揭露定律原則;不再需要信仰。
一般所謂的宗教都需要信仰。
每一個宗教都一樣,不同的只是信仰。
回教徒有其一定的信仰,印度教徒有另一種信仰,基督教當然又是另一套信仰──信仰的差別。
瑜珈根信仰無關。
瑜珈並沒有說要相信任何事,它強調經驗。
就像科學強調實驗一般──瑜珈說:經驗。
實驗與經驗兩者是相同的;方向卻不同。
實驗表示某些外在能夠做的東西;經驗則是內在的實驗。
科學說:不要相信,儘你可能的懷疑。
但是也不要不相信,因為不相信也是某種信仰。
你可以相信上帝也可以相信無神。
你可以盲目的相信上帝的存在;也可以同樣盲目地說上帝是不存在的。
無神論者,有神論者兩者都是信仰者,信仰不是科學的領域。
科學的意思:經驗某些事,經驗不需要信仰。
第二件事:瑜珈是存在主義、經驗主義、實驗主義的。
不需要信仰與信念……
唯一需要的是經驗的勇氣──而那正是宗教所缺乏的。
信仰是容易的,因為在信仰中你不會有任何蛻變。
它是把一些膚淺的東西加在你身上。
你的本性不會有任何改變;沒有任何質的改變。
你或許現在是印度教徒,明天可能變成一個基督徒。
只是從吉踏經換到聖經而已。
你也可以換成可蘭經,但是不管你手握什麼經典都一樣,你只是改變宗教信仰而已。
信仰就像換穿衣服一樣。
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蛻變;你依然保持相同的狀況。
把一個印度教徒和一個回教徒拿來仔細分析,內在都是一樣的:
印度教徒到廟宇去,回教徒最憎恨廟宇;回教徒到清真寺而印度教徒最討厭清真寺。
他們內在的人性是一樣的。
信仰是容易的,因為你不需要做任何事。
它不過就是表面的打扮裝飾……
它是某種任何時候都可能放置一旁的東西。
瑜珈不是信仰。
那就是為什麼它是困難、艱鉅的,有時候看其來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它比較接近存在主義之道;不是透過信仰而是透過自己的經驗與了解到達真理的。
也就是說你必須完全的蛻變;
你的觀點、生活方式、意念、你的精神靈魂必須被完全的粉碎掉。
如此某些新的東西才能創造出來,
只有那些新的東西才能與真實連結。
瑜珈既是死亡也是新生。
你終究會死,除非你死否則新的東西無法誕生。
那個新生隱藏在你內在。
你就像是一粒種子,而種子必須掉落下來被大地吸收,種子必須枯萎消失,新生命才會因此出現。
你的死亡將成為你的新生。
瑜珈包含兩者:死亡與新生。
除非你準備好要死,否則無法重生。
它與改變宗教信仰無關。
瑜珈不是哲學。
我說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
它不是某種拿來思考所的東西。
它是某種你必須經驗而不是思考的東西。
思考總來自你的頭腦,它並非真正根植於你的本性;它不是你的全部。
它只是你運作的一部份而已;它可以被訓練。
你可以很邏輯的辯論、理性的思考,但是心卻維持不變。
心是你中心的最深處;頭腦不過是枝幹而已。
你可以沒有思考卻不能沒有心。
頭腦的運轉不是最主要基本的。
瑜珈與你整個本性、你的根有關,它不是哲學。
所以對於帕坦伽利,我們不是在思考或研究。
我們試著了解其最終的定律:蛻變的原理,如何消失且重生的法則,存在新秩序的定律。
那也就是為什麼我稱它為科學。
帕坦伽利是稀有的。
他跟佛陀、克里虛納、馬哈維亞、穆罕默德、查拉圖斯特一樣是個成道者。
但是他的道路是不同的。
佛陀、克里虛納、馬哈維亞、穆罕默德、查拉圖斯特沒有一個人有科學態度。
他們都是偉大的宗教創立者,他們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思維模式和構造,但他們的方式並不科學。
帕坦伽利像是佛界中的愛因斯坦。
他是一個非凡的珍品。
他可以很輕易地像愛因斯坦、玻爾、普朗克或海森堡一樣拿到諾貝爾獎,
他有跟他們一樣精確科學頭腦的態度與方法。
他不是詩人;克里虛納是個詩人。
他不是道德家;馬哈維亞是個道德家。
他基本上是個科學家,依據原則思考,並且已經導出有關人類意念與真實的最終的工作結構與本性。
如果你跟隨帕坦伽利,你會發現他就像數學公式般精準。
完全照著他所說的去做,結果將會出現。
結果一定會出現,它就像2+2=4一樣,就像如果你把水加熱到100度,水就會蒸發一樣。
不需要信仰:做了就知道。
他是你做了才會知道的東西。那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沒有人能與他抗衡。
在這個地球上,從來沒有也不會再有像帕坦伽利這樣的人出現。
你會在佛陀的言辭中找到詩……
有好幾次,當佛陀表達他自己時,就變得詩意盎然。
狂喜的國度、最終領悟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妙,引誘你變得更富詩意。
當一個人處於如此美妙、祝福、喜悅中時,他會開始以浪漫詩意的語言說話。
但是帕坦伽利拒絕如此。
那是非常困難的。沒有人拒絕得了。
耶穌、克里虛納、佛陀-他們全都變得浪漫詩意。
當這光彩美妙在你內在爆開來時……你將會開始跳舞、唱歌。
在那樣的狀態下你就像是個與全宇宙談戀愛的人。
帕坦伽利拒絕那樣。他不使用詩,一點詩的符號都不用。
他不說那些美麗的話。
他以數學的詞彙講述。
精準並且附予原理。那些原則正是要做的。
他不會在狂喜中爆發;
他不會說那些無法被說、不可能被說的事。
他只是紀錄基本原理,
如果你跟隨著這個基本原理,你將會達到超越高峰的狀態。
他是個精準十足的數學家──記著這一點!
--- 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