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陀說:「當你離開這一世時,你也將找到快樂。」


這句話一再一再地被詮釋成在說某些關於死後生命的事情:

「當你離開這一世時,當你離開這個身體時,那時你將找到快樂。」

——好像快樂是死後才會發生的事,快樂不可能在生活中發生。

這一直是佛教徒對它的詮釋方式。


我不是一個佛教徒。

佛教徒一直以一種否定生命的方式在理解,我的理解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我要對你們說,這正是佛陀說這句話的確切意思,

因為我不只是以一種哲學的方式在理解它——而是這也是我的經驗。

就經驗的層面而言,事情不可能是不同的,它不會異於佛陀。


當佛陀說:「然後當你離開這一生時……」,他的意思不是死亡。

他不過是在意指你過這一生的方式,這種愚蠢的過法:

這種充滿野心、慾求、憤怒、佔有慾、嫉妒的方式——這種愚蠢的生活方式。

而每一個不曾深入過靜心的人就是活在一種愚蠢的方式之中。


維茲尼斯基和波列塞克到一家汽車大賣場買車子。

他們的錢不夠買一輛車子,所以業務員賣給他們一隻駱駝。

維茲尼斯基問:「這有用嗎?」

業務員說:「當然,這只駱駝會在紅燈前停止,綠燈時前進。」

維茲尼斯基和波列塞克坐在駱駝背上離去,卻在二十分鐘後回來,但駱駝卻不見了。

「發生了什麼事?」業務員問他們。

波列塞克說:「駱駝的確是如你所說的。

當我們在紅燈前停止時,一群男孩在我們旁邊停下來,

一個男生大叫:‘你們看那兩個坐在駱駝上的傻子!’

我們下來看那兩個傻子是誰,駱駝就跑掉了。」


如果你注意看你這一生,如果你靠得很近去注視時,

你將會看到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傻子、一個笨蛋。


沒有靜心地活著就是愚蠢地活著,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你做什麼都將會是錯的。

你不可能沒有靜心而做出對的事,因為對只會在靜心的土壤上成長出來。


在思維野心的土壤上,慾望將會升起。

當有野心時,就會有競爭;當有競爭時,你不會是別人的朋友。

你是一個敵人,而別人是你的敵人。


競爭式的思維活在一種充滿敵意的方式中,

活在怨恨中,活在嫉妒中,它的整個運作是出於嫉妒。

人類因為這種生活方式而受苦,他維持在痛苦之中。


當佛陀說:「然後當你離開這一生時,你也將找到快樂。」

他的意思是:如果你離開這個充滿野心、嫉妒、悔恨、競爭的一生時,

如果你離開這個屬於自我的一生時,你將會找道快樂——

立即的、即刻的,就在此時此地。

不需要等到死亡以後,不需要等到死了之後你才會快樂。

在這一刻你就會是快樂的——你只是需要改變生活的模式。


你生活的模式有兩種改變方式:

一者是從外在、從表面——這是德性、是道德;

再者是從內在,從裏面、從內部開始改變——這是宗教。


不要成為一個道德家,那不是內在革命的真正方式,那全都是虛張聲勢。

道德家是一個改頭換面過的自我主義者,

他活在痛苦中。

唯有一個開始從中心去生活的人,

一個在深深的寧靜中進入個人主體中的人,快樂才會灑落在他身上。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