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什麼是力量。


關於成為男人或女人是什麼意思,我們都受到制約。

我們是在孩提時從父母身上、從社會上學到的。

孩子經由觀察父母學習到男性與女性特質。


他(她)學習到所有關於男女的「應該」和所有的想法,不是學到男女自然的天性。

結果是我們開始更重視外在,而不是真實。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用社會所認為「有力量」的方式行動,我們會覺得這個人「強壯」,

而事實上這個人也許只是掩蓋或嘗試控制他(她)的軟弱與恐懼。

所以呈現出的事實就不是「力量」,剛好相反。


另一方面,真正的力量是種脆弱,對事物本質敞開。

力量決不會來自我們的制約,它不是種學習,而是種發現。


如果在成長過程中,男孩太依附他的母親,他就會失去來自父親的男性能量。

如果女孩太靠近父親,她就會失去來自母親的女性能量。

在童年初期,母親對男孩跟女孩來說都是重要的人。


就男孩而言,為了要成為男人,他需要離開母親,進入到父親的影響範圍中。

在部落文化裡,他們依舊有這樣的成年儀式(男孩進入到男人的世界),

這是在我們現代的社會已經不復有的了。

在部落裡,男孩將不被允許跟女孩玩以及繼續待在母親身邊。

這很重要,為了成為男人,男孩需要從母親身邊離開走向他的父親。

但是在一個家庭中,倘若母親鄙棄父親或是對男人帶有憤怒,她就不會允許男孩走向父親,

她依舊對孩子來說具有支配性。

對男孩而言,為了成為男人想要獲得男性能量將變得很困難。


對女孩來說,事情有些不同。

她必須從母親身邊離開走向父親,去學習關於男性跟女性能量間的遊戲。

她會受到父親的吸引,但是到某種程度時,她需要從父親那裡離開回到母親身邊,

為了成為女人進入到母親的影響範圍內。

所以對女孩而言,這會是雙重的動作。

但是這同樣需要母親對父親的欣賞,還有父親不害怕他的妻子,想要跟妻子在一起。

否則女孩可能無法走向他,或是變得太依附他。


當我們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想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力量時,

我們需要發掘出在自己原生家庭當中有什麼是未竟事宜。

通常女人需要放棄對父親的依附,男人需要放棄對母親的依附。

之後的下一步是,男人能夠跟父親連結,女人能夠跟母親連結。

在成人生活中,這也可以代表著男人跟其他男人在一起時找到力量,女人則是跟其他女人。


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拋掉對於男人或女人應該要做些什麼的價值判斷,

因為當我們覺得自己做錯些什麼時,我們的能量就萎縮。

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空間去發掘,在這個時刻裡對他(她)而言什麼是對的。

有的人或許需要更走入關係中,

有些人則是關係對他們來說還太早了,他們需要多跟自己在一起。


在我們的社會裡,深深地受到關於男人跟女人應該如何這樣想法的傷害。

這帶來困惑,許多參與靈性修行的男人變得像是女人,同時許多女人開始像個男人。

當然在現代有些角色已經改變,可是也更急迫去發現我們自己真正男性與女性的特質。

 

問:可以談談男女的能量極性嗎?


答:這就像是電流的兩極,有著相斥跟相吸兩種現象。


男女能量彼此互補,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極大的吸引力,

他們需要對方才能變得完整。


然而這種吸引力取決在雙方的不同,因此在兩個人之間會有靠近及遠離的動作。

當兩人相遇時,他們將會失去他們之間的不同,而吸引力就消失了,

所以也需要離開、有自己的空間能夠再次找回自己的極性。


因此如果伴侶雙方一直想要待在一起,他們實際上會失去所有的動力、創造力,

他們只選擇一極,排斥另一極,其實跟那些與對方保持距離的人一樣。


在富有創造力的關係中,雙方需要允許彼此離開有自己的空間,

找回和享受每個人的不同之處,以及單獨跟自己在一起。


當找回時,他們也會感覺到自己的不完整,而開始思念對方,

另一種極性,想要再次待在一起。

現在當他們相聚時,新的豐富就誕生了。

然後再一次他們又會感覺到平淡,而需要離開找到自己的空間、單獨跟自己在一起。

這是種自然的節奏。


當男人越在男性本質裡時,女人越會受到吸引,相反亦然。

不過兩人間的相處也越會是件挑戰,因為需要雙方對彼此不同之處保持心胸開放。


而這要有許多的覺知。

在一起時伴侶雙方都要承認彼此間的差異,不是期待對方跟自己一樣。

這是關係中重要學習之一。


而如果我們想要找到內在和諧,那麼更重要的是,知道我們在內在都有男性面與女性面。

因此外在男女關係將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與了解內在能量極性的方式,

在開始時透過外在的關係會比較容易。

 

問:依據奧修的洞見進行這樣工作有何特別之處?


答:最主要的差別在於靜心。

我們不是把焦點放在修補關係上,而是出於瞭解自己這樣的動機才去了解關係。

改正、讓事情變更好並不是我們主要的目標,看見我們的真實才是。


有時候我們會必須接受關係就是行不通,現在無法做任何事情。

出於某種原因我們必須要待在這一團糟當中,而要找到勇氣。

當然,修正跟改變會發生,但卻不是我們最主要關切的。

我們所許諾的是最初的真實。


頭腦總是想要知道怎麼辦,什麼是對與錯,頭腦喜歡概念、規則,這樣它才感覺安全。

奧修的方式會帶來一些些的不舒服,

因為不是要跟隨特定的道路,而是找到我們自己的道路。


這是原因之一,為什麼我們會使用某種理論模型,但是我們不信仰它。

只要它干擾我們舊有的信念,讓我們去檢視,它就是有用的,

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概念可以涵蓋所有真實。


最重要的是:信任自己的感覺,保持對新事物的開放,冒險感覺不安全,

這些都是一些有價值的主要特質。

這就是不同之處。

 


--- 史瓦吉多 < 工作坊:學習愛的藝術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