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也沒有什麼事物可以使你解脫,
除非你自己領悟。
瘋子和阿羅漢都微笑,
阿羅漢知道為什麼笑,而瘋子不知道。
聰明的人用智慧觀察別人,而不是以無明來觀察。
如果有人以智慧觀察,他會學很多;
如果有人以無明來觀察,他只會挑剔。
目前,人們真正的問題在於他們「知而不行」。
如果因為他們不了解佛法,
所以不知道要修行,這是另一回事。
如果他們了解佛法卻不修行,問題在哪裡?
研究外在的經典是不重要的,
當然,佛經是正確的,然而他們不能給你正確的了解。
看到印刷的「憤怒」一辭,和你所體驗的憤怒不同,
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給你真正的信心。
如果你以真正的觀智看事情,那麼你就不會執著他們。
樂與不樂生起時,你觀察他們,不會執著,
他們生起又消失。
即使是最糟的煩惱生起,例如貪或嗔,
也會有足夠的智慧去觀察他們無常的本質,和讓他們逐漸消失。
如果你對他們有回應,
無論喜歡或不喜歡,這都不是智慧,
這樣你只會引起更多的痛苦。
當我們知道實相時,
我們不會想太多,會成為有智慧的人。
如果我們不了解實相,我們會比有智慧者想得更多,
或完全沒有智慧。
有許多念頭而沒有智慧是極苦。
近來,人們不追求真諦,
人們讀書只是為了獲得必要的謀生知識,
為了養家活口和照顧家人,就這樣。
對他們而言,聰明比有智慧更重要。
--- 阿姜 查
***********************************************
阿姜查(1918-1992)
近代泰國最著名的法師之一。
13歲出家,20歲正式受戒為比丘。
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佛學課程考試後,開始拖缽行腳,尋師訪道。
1948年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姜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啟發,改變了他的修行方法。
1954年回到家鄉烏汶省巴蓬森林,追隨者日多,於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
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兩大特色:頭陀行與禪定體驗,
兩者都是延續迦葉尊者重視苦行的精神而來。
他的教導方式簡明深遠,吸引不少西方人士前來受教。
其中包括Jack Kornfield、Paul Breiter,Ajahn Amaro,甘比羅法師等。
著作:《森林中的法語》、《阿姜查的禪修世界》、《阿姜查的森林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