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自我覺知是好的,但是自我挑剔就不好,那絕對不是重點。
當事情結束了,你就開始批評自己。
覺知是當下,而批評是關於過去。
你無法復原它,無法重新來過。
已經消失了,永遠的消失;你不能再做什麼。
即使是一小片刻想著那件事都是浪費時間的愚蠢行為,
因為想著那件事就等於浪費這個當下,還是在做同樣的事。
覺知每一件事情:關係、工作、靜心……任何事情。
當事情正在發生,就在那裡時,覺知,絕對不要評論。
因為就在這覺知的當下,有些東西會被蛻變。
如果你警覺,你或許不會做許多事情、你會做其它的事情。
如果你覺知,你不會持續做這種挑剔的錯誤事情。
覺知絕對不會讓任何事情懊悔。
一個覺知的人絕對不會懊悔。
任何他不能做的,他就是沒做。
沒有必要自憐自艾、自我挑剔或感到遺憾;那些都是病態。
所以,把它們丟掉。
那是一種自我陷阱。
你做了一些事情,然後你的意念開始加強它。
那顯示了你做了一些低於自我形象的事情。
你生氣了,可是你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好好人,你絕對不會生氣;可是現在你生氣了。
你看到你的自我形象垮了。
該怎麼辦呢?
從你的眼神中你感覺到受譴責。
你要如何在別人面前保有你的面子呢?
你已經讓大家都知道你是個好好人;你從不生氣等等…
現在你要怎麼處理這件事呢?
你不能說你一直都很生氣、貪婪、吝嗇…
只有一個方法:助自己一臂之力。
你糾正你自己,懺悔。
你說:這樣是不對的,我不應該這麼做,我應該那樣做。
你現在正在彩繪自己的形象。
你的意思是:或許我當時是生氣了,但那只是一時的錯誤。
我很懊悔這麼做。
看,我的眼角裡有淚珠,我絕對不是壞人。
你可能甚至會去跟那位你對他生氣的人請求原諒,但是那也是一種自我陷阱。
然後你又再度感覺很好,覺得自己是個好人!
你又再度保留了你的面子。
你的自我形象再度登上寶座。
如果你真的覺得生氣是錯的,那麼就忘了過去。
現在,任何時候當憤怒出現時,保持警覺。
那才是真正的懺悔。
保持警覺。
我不是說,不要請求別人的寬恕。
請求,但不是懊悔。
不是因為生氣,而是因為你的不覺知。
你看得出這其中的區別嗎?
如果你生氣過了,去跟那個人說:我當時是無明。
我的行為像個笨蛋、像個醉漢。
我很無意識,像是吃了迷幻藥。
我做了一些事情可是我人卻不在。
請求原諒你的不覺知,而不是你的憤怒。
記得,真正的問題不是憤怒。
真正的問題是不覺知。
所以下次要更覺知。
不論是憤怒、恨、忌妒或佔有,一千零一種事情……
然而真正的病態就這一個:不覺知。
這些都是同一件事的不同面。
所以你試著要改變這些問題,你絕對應付不來,因為它們多到數不盡。
--- 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