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意識會帶來自由。

自由不是只有針對做對的事情,

如果要為自由下定義的話,那會是什麼樣的自由?

如果你只有自由去做對的事情,那你就不是自由的,

自由永遠伴隨著二選一的情境──做對的事情或做錯的事情,

自由意謂著說「是」或說「不」的兩個權利。

  
說「不」感覺上會比說「是」更有自由感,

這不是在講哲學,你可以在自已的身上觀察出這個簡單的事實,

每當你說「不」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更加自由;

每當你說「是」的時候,你並不覺得那麼自由──

因為那意謂著你同意服從,你已經臣服──哪來的自由呢?

  
「不」表示說你是堅決不屈的,你保持距離不願涉入,

「不」表示你有自己的主張,

「不」表示你隨時處在備戰狀態,

說「不」會比說「是」來得更加凸顯你自己。


「是」帶點朦朧,它像朵雲一般;

「不」很堅固,它硬得跟塊石頭一樣。

  
心理學家說,七歲到十四歲的小孩開始常常講「不」,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藉著說「不」,他慢慢脫離母親的子宮──心理上的子宮,

就連不需要說不的時候,他也照樣說「不」;

就連他自已都想說「是」的時候,他也仍舊說「不」。

有太多攸關生死的事等著他經歷,他光會還不夠,還得專精於說「不」。

  
等他十四歲的時候,他在性的部份已經成熟,

他會對他母親說最後的「不」──他會愛上一名女性,

那就是對母親最終的「不」的表示,從此他不再向著母親,

他是在說:「我和你之間已經結束,我已選擇了一名女性,

我已長成一個獨立的生命,有我自己的權利,我要活我自已的生活,做我想做的事情。」

  
如果父母親要他留短頭髮,他就會留長頭髮;

如果父母親要他留長頭髮,他就會留短頭髮,

只要去觀察……當嬉皮做了父母親的時候他們就知道,

他們的孩子會留短頭髮,因為他們必須學說「不」。

  
如果父母親說:「乾淨是接近神性的。」小孩就會開始變得很髒亂。

他們會髒兮兮的,不洗澡,不用肥皂,而且他們會合理化他們的行為,

說用肥皂對皮膚不好,那是不自然的,說從沒有任何動物會用肥皂……

他們可以找到許多合理的藉口,不過那些藉口只是一種掩飾,

事情的真相是,他們想要說「不」。

當你想說「不」的時候,你當然要給個理由。

  
結論是,「不」讓你有自由的感覺,

還不止這樣,「不」讓你覺得自己很聰明。

說「是」並不花腦筋,看你說「是」時,沒有人會問你為什麼,

你都已經說「是」時,誰還會想去問你為什麼?

根本不需要解釋或爭論些什麼,你反正都已經說好了。

然而當你說「不」時,一定會有人問你為什麼?

說「不」會讓你的頭腦更銳利,由此你界定了自己,

說「不」使你產生一種風格,它帶給你自由感。

  
去觀察說「不」背後的心理。

要人類彼此和睦是件困難的事,那是由於意識的關係,

意識會讓你自由,意識使你有能力說「不」,

而「不」會使說「是」的機會來得多。

  
沒有「是」,就沒有和諧,

「是」就是和諧。

不過,成長、成熟要花上一些時間的,

你會成熟到可以說「是」,而仍然保持自由:

你可以說「是」,而仍然保持獨特性;

你可說「是」,而又不致淪為奴隸。

  
從「不」而來的自由是幼稚的,

它若是發生在七歲到十四歲之間的孩子是很好,

但如果一個人就卡在那裏,一輩子就只是說「不」的話,他就不會成長。

  
最終極的成長是你能夠說「是」,而你快樂得像個說「不」的小孩,

那是第二個童年的發生。

當一個人能說「是」,而又是那般自由與喜悅,

沒有遲疑、沒有羈絆,不附帶任何條件——純淨又簡單的喜悅,純淨又簡單的「是」,

於是這個人儼然是個賢者,他再次地活在和諧當中。

  
他的和諧與樹木、動物、鳥兒的和諧是不同的,

他們活在和諧中是因為他們不能說不,

賢者活在和諧中是因為他不用說不,

介於鳥兒與諸佛這兩看中間的是所有的人類——沒有成長,不成熟、幼稚,

他停滯在某處,依舊試著要說「不」,好感覺到一些自由。


我不是說不要學習說「不」,

我是說,在該說不的時候說不,但是不要就此卡在那裏,

慢慢地去看出伴隨「是」而來的更高的自由,那是更深的和諧。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漫遊潛獵客 的頭像
    漫遊潛獵客

    漫遊潛獵客的部落格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