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可能具有四種意識狀態:

睡覺、醒著的意識、自我意識和客觀的意識。


然而,通常人只生活在兩種意識狀態中:

一半在睡覺,一半在所謂醒著的意識中。

這就好比一個人擁有一棟四層樓房,卻只使用了底下的二層。

  
第一種或最低等的意識狀態就是:睡覺。

這是一種純粹主觀的且被動的狀態。

  
人為夢所包圍,人所有的精神機能漫無方向地活動著。

在睡覺中,既沒有邏輯,沒有秩序,又沒有原因,也沒有結果可言。

純粹是主觀的畫面──或是早先經驗的反映,或是當前模糊知覺的反映,

比方說,睡覺時模糊聽到的聲音、肉體上的感覺、輕微的痛楚、股肉緊張的感覺……

──從心靈飛過,僅僅在記憶心留下了極輕微的痕跡,而且經常是無跡可尋的。

  
第二種等級的意識,當人醒著的時候才會來臨。

這種即是我們目前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工作、談話、想像自己是有意識的人等等的狀態,

我們常常稱為醒著的意識或是清楚的意識;

其實應該叫做「醒著的睡覺」或「相對的意識」。

最後這個名詞後面會解釋。

  
在此必須瞭解的是,第一種意識狀態,即睡覺,並不因第二種狀態的來臨而消失,

也就是說,當人睡醒時,它仍不消失。

人還是繼續睡覺,仍然保有睡覺時的一切睡夢和印象;

只是對於自已的印象採取較批評的態度,增加較多連貫的思想和較多熟練的動作罷了。

由於感官印象、慾望和感覺的生動性──

尤其在睡覺中所沒有的矛盾性或不可能性的感覺──使得夢景消失了,

就好像在太陽的光輝底下,星星和月亮就消失不見一樣。

但是,所有的夢還是存在著,並且不時影響我們的一切思想、情感和行動,

有時候,甚至比當前實際的知覺影響來得大。

  
與此有關而我必須立即說的是,我並不是指近代心理學所謂「下意識」或「下意識的心靈」。

這些名詞全然是一些錯誤的說法、錯誤的語詞;既毫無意義可言,也不談及任何事實。

我們沒有永遠不變的下意識,因為沒有永遠不變的意識;

也沒有「下意識的心靈」,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意識的心靈」。

以後你就會明白,怎麼會有這種錯誤發生、怎麼會有這種不當的用辭、以及怎麼會幾乎為一般人所接受。


不過,且回頭來看真正存在的意識狀態。

第一種是「睡覺」;第二種是「醒著的睡覺」或「相對的意識」。

  
如前所述,第一種意識狀態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狀態。

第二種較不主觀;就人的身體與有別於其身體的事物而言,他已經會分辨「我」與「非我」,

並且多少能適應它們,對於它們的地位和性質也有所認識。

可是我們不可以說,人在這種狀態下是清醒的,

因為人還是深深地受到夢的影響,其實他過夢中生活較過真實生活為多。


一旦我們瞭解人們是在睡夢中生活,所做所為都是在睡覺中做的,且不知道自己是在睡覺這點,

那麼人類和一般人生的一切荒謬和一切矛盾,全都可以得到解釋了。

  
記住這是許多古代學說的內在意義,是有用處的。

我們最熟悉的基督教或福音書裡的教訓,

其中「人在睡夢中生活,必須首先清醒」的觀念,是解釋人類生活的根據,

雖然它字面上的意義是應該被瞭解的,可是很少人瞭解它的真正意義。

  
現在的問題是:人如何才能清醒呢?

福音書裏的教訓是要求人清醒,可是卻沒有人說到如何清醒。

不過,意識的心理學方面研究指出,

只當一個人認知自己是在睡覺,才可能說他是在邁向清醒的路途中。

倘若不先認知自己在睡覺,就決不會清醒過來。

  
睡覺和醒著的睡覺這兩種狀態,是人生活的僅僅兩種意識狀態。

此外,還可能擁有另外兩種意識狀態,

只是人必須經過艱苦持久的奮鬥之後,才可以得到。

這兩種較高等的意識狀態,叫做「自我意識」和「客觀意識」。

  
通常我們以為自己具有自我意識,也就是說,我們意識到自己,

或者,無論什麼時候,我們想要意識自己,就能意識到自己。

但是事實上,「自我意識」是我們毫無道理地認為自已擁有的一種狀態。

對於「客觀意識」我們一無所知。

  
在自我意識的狀態下,人對自己的看法較為客觀;

而在客觀意識的狀態下,人可以接觸到真實的或客觀的世界。

由於人的感官知覺、睡夢和主觀的意識狀態,使得他目前跟真實世界絕緣。

  
這四種意識狀態,也可以從我們可能認知真理這個觀點來加以界說。

  
在第一種意識狀態下,亦即在睡夢中,我們無法知道任何真相。

就算我們有一些真實的知覺或感覺,也常跟夢混淆在一起。

在這種睡夢的狀態下,我們是無法分辨夢和實在的。

  
在第二種意識狀態下,亦即醒著的睡覺中,我們只能夠知道相對的真理。

這就是「相對的意識」一詞的由來。

  
在第三種意識狀態下,亦即在我意識的狀態下,我們能夠知道有關我們自己的全部真相。

  
在第四種意識狀態下,亦即在客觀意識的狀態下,

本體系認為我們能夠知道每樣事物的全部真相,

也能夠研究「物自身」、「實在的世界」。

  
第四種意識狀態離我們太遠,以致於我們無法以正確的方式思索它。

再者,我們必須要瞭解,

即使是一瞬間的客觀意識,也只能在自我意識的狀態得到完全的發展之後才會來臨。

  
在睡覺的狀態下,我們能有瞬間的相對意識。

在相對的意識狀態下,我們能有瞬間的自我意識。

但是,如果我們要想保持較長久的自我意識,而不是僅僅的一瞥,

那麼就必須瞭解,自我意識是不會自行來臨的,需要人下決心去尋求。

就是說,自我意識的發生次數之多少,與持續時間之久暫,全看我們對自已的控制力而定。

  
因此,也就是說,意識和意志差不多是同一個東西,

或者至少它們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面相。

在這一點,我們必須瞭解,人在發展自我意識的過程中,首先遭遇到的障礙是:

人深信自己已經擁有了自我意識,或者,無論在什麼時候,他想要有自我意識,就能夠擁有。


要使一個人相信他是沒有意識的,

而且也無法隨心所欲地想要有意識就有意識,是件極其困難的事,

因為大自然在這裏耍了一個極為有趣的詭計。

  
如果你問一個人是否有意識,或者你跟他說他是無意識的,他會回答說,他是有意識的,

說他沒有意識,這是荒謬的,因為他聽到了你的話,也瞭解你的意思。

他說得很對,雖然同時卻完全錯了。

這就是大自然的惡作劇。

他的話不錯,因為你的問題或你的話,曾使他模模糊糊地意識了一下;

隨即意識會消失不見。

不過他還會記得你所說的話和他所做的回答,於是他當然會以為自己是有意識的。

  
自我意識之獲得,其實是指長期艱苦的工作。

一個人要是認為,他已經得到了長期艱苦工作的報償,那麼他怎麼還肯去做這項苦工呢?

一個人在他相信自己既沒有自我意識,

又沒有與其相關的一切(即統一性、個別性、永遠不變的「我」和意志)之前,

自然不會去做尋求自我意識這項工作,也不會認為有此必要。

  
這把我們引到學校的問題上面來,

因為只有特別的學校才能傳授發展自我意識、統一性、永遠不變的「我」和意志的方法。

這點必須徹底地瞭解。

處在相對意識層面的人們,單靠自已是無法找到這些方法的。

再說,這些方法,是無法藉著書本的閱讀及普通學校裏的教授而通曉的。

理由很簡單,因為發展的方法因人而異,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普遍適用於所有的人。

  
換言之,這意思是說,人們要想改變自己的意識狀態就需要進學校。

但是,首先必須明瞭這個需要才行。

只要人們仍認為靠自己也能夠有所作為的話,

那麼縱然發現了一所學校,也無法善加利用。

學校是專為那些需要且知道自已需要它們的人而存在的。

  
學校的觀念──研究各種可能存在著的學校、研究學校原理與學校方法

──在與進化觀念有關的心理學之研究中,佔著極重要的地位;

因為沒有了學校,就不可能有進化。

人甚至無法開始著手,因為他不知道從何著手;

更不用說他能夠不斷地發展,或能得到什麼結果。

  
這意思是說,人屏除了第一種幻想──〝凡人所能擁有的他都有了〞以後,

就必須再屏除第二種幻想──〝人單靠自已就可以得到一切〞。

因人單靠他自己,是什麼也得不到的。

  

--- 鄔斯賓斯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