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靈性的尋找是由尋找永恆的喜樂、尋找永恆的自由、尋找神性的光明與神性的生命而開始的;

但是那個中心點仍然停留在你身上。

在一開始那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尋找,

不論你在尋找什麼你都是在尋找你自己。


這種自我中心的態度到最後會變成一種阻礙,

因為如果你是自我中心的人你就無法處在全然的狂喜之中。

這種自我中心的態度是一種很大的阻礙,但是事情在一開始註定會是如此發生的。

一個人開始尋找他自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沒有其他的方式。

你無法為別人開始做這種事。


在一開始必須是自我中心的,但是在結束時一定不是這樣的。

在一開始是沒有問題的;在結束時那樣就很危險。

到了一個點你的自我中心就必須停止,

只有那樣你的本質才會開放而進入全然的喜樂。


它就像這樣:你把氣帶進來、你吸氣,這是呼吸的一半;你也必須呼氣,那是另一半。

而這兩者、吸氣與呼氣會做出一個圓、一個完整的呼吸。

如果你只想吸氣,你看不出呼氣的理由:「有什麼用呢?」你就會死去。

吸氣,那是生命所需要的,如果沒有呼氣對生命而言是有危險的。

氣息必須被釋放。


在你開始接收到喜樂的那一刻、你開始接收到狂喜的那一刻、永恆進入了你的時那一刻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

第一件事是吸氣,你會吸入喜樂,但是到時候你就要把它呼出去;

否則,你會死於你自己的喜樂。

那種喜樂會變成有毒的──要把它呼出去、把它分送出去、把它送給別人。


當你覺得你充滿了喜樂,要把它表現出來;

分享它,不要試著把它留在你裡面。

不要強迫它,不要把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不要試著去擁有它,與每一個人分享它。

真的,要以整個存在都能分享的方式來慶祝它。

一朵花開了而它的香氣會擴散出去,

風會把它帶走、帶的遠遠的,直到地球遙遠的角落。

要讓你的香氣、喜樂被帶得遠遠的;要讓它們被分享、被存在本身分享。


為什麼?因為那時喜樂就變得完整了:那是吸氣與呼氣兩者兼具。

它變成了一個圓。

而你分送出去的東西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你丟出去的東西越多,你找到的就越多。

因為現在你接觸到了那個無盡的源頭。


不要當一個吝嗇鬼,否則你會殺死整個過程。

如果你是自我中心的人,在一開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喜樂發生的時候那是危險的。

這段經文與這種呼氣的現象有關。


有一種共鳴的聲音會由這種平靜的寧靜當中出現。

而這個聲音會說那是不好的;你已經收穫了,你現在必須播種。

因為你了解這個聲音就是寧靜本身所以你會服從。


你已經收穫了。

你已經收穫了喜樂、你已經收穫了狂喜。

現在要為別人散播它的種子。

在這個世界上,你是先播種然後才收穫的;

在靈性的層次中,每一件事情都剛好相反──你先收穫,然後你才播種。


你收穫了佛陀所種下的東西,你收穫了耶穌、克里希那、穆罕默德所種下的東西。

他們種了種子然後你收穫了它們。

現在,為別人種下種子。

要好好記住播種只是呼氣,它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

除非喜樂已經開始由你身上往每一件東西流動,否則你仍然只是一半、不完整、不完美的。


這是一個必要的法則。

當你變得寧靜時,你就會聽到它。

沒有人會對你說。

你自己的心、你自己最內在的本質會告訴你這件事。

這種指引、這種教導、這種訊息不是由外而來的。

它是來自於你最內在的自己。

那就是「你會服從」的原因。

不可能不服從;它是你自己的東西。

但是如果你好好的了解它,那會更簡單。


如果你知道那是過程的一部分,那就會很簡單:

也就是喜樂應該被分送與分享;只有那樣它才會更加的成長。

如果你不了解這項法則,你的吝嗇、你舊的自我中心也許會延遲這個過程的完成。


它只能夠被延遲;它無法永遠被違背。

但是為什麼要延遲它呢?

所以要記住:當你感覺到喜樂時,就要分享它。


那就是我如此的堅持在靜心之後你必須表現你的喜樂的原因;你必須慶祝它。

你必須記住不管什麼事情發生在你身上,要讓它分享出去。

唱歌與跳舞──這些都只是象徵性的;它們只是為了要讓人持續的記住這件事而已。


當你離開這裡的時候,如果你繼續靜心的話有許多事情會發生在你身上。

但是當某件事情發生在你身上時,不要自己藏起來。

要分享它!

即使你無法做什麼事,那麼只要微笑就好,對陌生人微笑,那也許就夠了。

只要握著陌生人的手,然後感覺他內在的朋友就行了。

或者只是象徵性的分享任何東西。

或者如果你坐在一棵樹下而沒有人在那裡,那麼就跳舞,然後感覺你正在與樹木一起跳舞。

唱歌,然後感覺你正在與鳥兒一起唱歌。

遲早你會了解當你分享時,甚至連樹木都準備好要與你分享了。


在蘇俄的大學中已經做了一些研究。

經由許多的實驗,有一位心理分析家普希金,做出了樹木與人類有著相似情緒的結論。

不只如此,樹木還可以被催眠。

不只如此,如果一個人在樹下被催眠,然後你對他說:「你非常傷心。」

這個人會變得傷心,而同時,這棵樹也會變得傷心。


這些是實驗的結論。

現在有一些機械性的記錄裝置可以記錄你是傷心的還是快樂的、沮喪的、憤怒的還是充滿性慾的。

隨著各種情緒,會有不同的電波從你的頭腦中釋放出來。

那種電波可以被記錄下來。


但是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結論:同樣的電波在樹木身上也被記錄下來。

你在樹下跳著舞,你很快樂。

你的頭腦會指示出你是快樂的,然後它會被記錄下來。

如果設備也被連接到樹上,樹木也會有相同的波形。

所以普希金說如果你非常快樂的在樹下跳舞,樹木會分享它。

樹木會隨著你而變得非常快樂。


而如果樹木可以分享你的情緒,那為什麼鳥兒不行呢?它們是更活生生的。

為什麼動物不行呢?它們仍然是更活生生的。

為什麼整個存在不行呢?

遲早你會發現甚至石頭都會分享你的情緒。

它們的靈魂也許藏得很深,但是它是存在的;

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一些儀器,它會對我們顯示甚至連一顆石頭都是有情緒的。


所以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你感覺到某種狂喜的情緒,

要隨著它的曲調起舞、隨著它的曲調唱歌,

然後以快樂發生在你身上的方式分享它、以你感覺到快樂的方式分享它。

分享它!它會更加的成長。

隨著分享,它就會成長。

隨著吝嗇、不分享,它就會死掉、它就會縮小。


死亡是一種收縮。

收縮就是死亡;生命就是擴張。

讓它伸展開來。

一旦你了解了擴張的感覺你就會讓它發生,因為那是你最內在的自己在發號施令的。


「你現在是一個門徒了,你能夠站起來、你能夠聽、你能夠看、你能夠講話;

你已經征服了慾望並且達到了自我了解,你已經看到你的靈魂開花並且認出了它,

你聽到了寧靜之聲,你到了學習殿堂並且讀到了為你寫在那裡的東西。」

『……聽到內在之聲就是去了解唯一的引導是來自於內在;

到學習殿堂去就是進入學習的狀態。那麼就會有許多文字為你寫在那裡,

而且為了讓你容易閱讀,它還是用火紅的字寫的。

因為當門徒準備好的時候師父也準備好了。』


『聽到內在之聲就是去了解唯一的引導是來自於內在。』


當你安靜、真的安靜的時候——在暴風雨已經過去的時候、

當你自動自發的掉入了寧靜中的時候——你沒有培養它;它已經來找你了、

它已經自動自發的在你裡面出現了,

在那種寧靜中你會感覺、了解與體會到現在你自己最內在的本質中,

真實的引導是有可能的。

現在師父、內在的師父會在你面前現身。


你自己最內在的中心就是你真正的師父。

外界的師父能夠幫你,但是他們的幫助基本上是朝向找到內在師父的目的。

而當內在的師父被找到了,就不需要外界的師父了。

你靠自己變成了師父。


但是這種事只會在你體會了一種全然的內在寧靜、

沒有任何思想、沒有任何文字、沒有任何想像、沒有任何的波紋時才會發生。


當你了解並且感覺到了一種平靜無波的寧靜,一種無思想的、不移的寧靜時,

這種寧靜才會變成你內在的師父。

現在,由於這種寂靜,你就會得到引導。


『因為當門徒準備好的時候師父也準備好了。』


當你準備去接受內在的引導時,內在的引導會自然的、自動的來臨。

但是門徒必須準備好。

所謂門徒準備好了是指什麼呢?

它是指變得全然的接受、謙虛、無自我、臣服、確實的放手。


當你什麼都不說而只是接受的傾聽時,

當你不在真理上面加上任何理論時,你就是赤裸的、真空的,

並且準備好讓真理以它自己的方式顯露它自己;

你不會有意無意的以任何方式把任何東西強加在真理之上;

你已經停止強迫了;不論真理要帶你去哪裡,你都準備好被帶走了,

那麼,你就是一個門徒了。


在學生與門徒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學生渴求資訊;

門徒並不渴求資訊,他是為了知識、真正的經驗而尋找。

他對別人說的話沒有興趣,他對他能夠感覺的東西有興趣。


學生會收集資訊;他會訓練他的記憶力。

而他越訓練他的記憶力、他就會累積越多的資訊,他就會變得更自我。

學生永遠無法謙虛、學者永遠無法謙虛。

他的尋找基本上是自我主義的。


有人累積財富、也有人累積知識──它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每一種累積都會餵養自我。

不論你累積什麼,它的量越大,你就會覺得越自我。

所以學生與學者並不是門徒。

就層次而言是不同的。


門徒不會去累積東西;

相反的,他準備去丟掉所有的累積物。

如果真理只會在那種空虛之中產生,他會準備好去丟掉所有的累積物、所有的知識。


蘇格拉底據說在老年的時候說過:「現在我能夠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我是無知的。」

他是一個門徒。

當時有一位預言家宣稱蘇格拉底是雅典城中最有智慧的人。

那些聽到這番話的人跑去找蘇格拉底。

他們說:「蘇格拉底,你聽說了嗎?預言家說你是雅典城中最有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說:「一定有什麼地方錯了。回去告訴那個預言家蘇格拉底說他什麼都不知道。他是完全無知的。」

人們又回去找預言家然後告訴他:「你的預言被蘇格拉底本人否認了。他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我是無知的。』」

預言家笑了。

他說:「因為這樣我才說他是最有智慧的人。」——因為只有一個完美的智者才能夠說:「我不知道。」


無知的人總是對知識高談闊論。

越無知的人,越會宣稱他們知道——這就是無知的一部分。

學生、專家、學者,他們都在對知識高談闊論。他們不是門徒。


記住,如果你是一個學生,你能夠變成老師卻無法變成師父。

只有門徒才能夠變成師父。

如果你是學生、學者,你能夠變成一個老師,卻永遠無法變成師父。

只有門徒才能夠變成師父。


所謂的門徒就是指無自我的臣服。

而一旦你臣服了,你最內在的自己就會顯露出來。

那就是在等待著你的師父。

他等了你好幾世了。


在任何一刻的臣服當中,師父就會顯露出來。

而那個師父不是任何人。

它是你最內在的自己,那是你自己的「阿特曼」。

所以,真的可以這樣說:當你是完美的門徒時你就變成了師父。

你不再是一個門徒了。

門徒該做的事已經達成了,你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師父。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漫遊潛獵客 的頭像
    漫遊潛獵客

    漫遊潛獵客的部落格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