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重覆同樣的人際關係模式:
當我覺得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我就開始譴責他,
我真的覺得很痛苦!
我覺得那是毀滅性的,但是我還是繼續這樣做。
數百萬的人都這樣做,
──而那就是他們都很悲慘的原因。
我們有一種錯誤的先入為主的觀念,
那就是別人是要來滿足我們的需要的;那就是最基本的問題。
別人不是要來滿足你的需要的。
如果他滿足你的需要,要覺得很感激;
如果他不滿足你的需要,也不會有抱怨的問題。
為什麼他應該要滿足你呢?
他的人生是屬於他的,你的人生是屬於你的。
他生在這個世上不是要滿足你的需要。
他必須過他自己的人生。
如果他恰巧滿足了你的需要,要心懷感激;那是一種奇蹟。
那種事不需要發生卻發生了——要心懷感激。
但是當它沒有發生的時候,也沒什麼好哭的。
你必須了解這種事並沒有發生的必要。
但是我們只是繼續做著相反的事情:
當有人滿足你的需要時你從來不會感激;你會視為理所當然。
而當他不滿足你的需要時你是憤怒的、暴力的、有毀滅性的。
但是這些都是停留在地獄的模式。
如果你選擇留在那裡,那麼那就是你的人生!
如果你想要留在地獄裡,就留在地獄裡好了。
否則那只是一種簡單的現象。
那不是一種重覆特定模式的問題;要看清根本的東西。
模式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模式建立在一種特定的了解上,事實上,那是一種誤解。
我們以某種方式收集了這種想法;
為什麼這種事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是有理由的。
一個小孩出生;母親對小孩照顧得無微不至,所有的需要都被滿足了。
小孩以為他有某種權威。
自然的,他所有的需要都被滿足了,
所以他覺得整個存在都是為了滿足他的需要而存在的。
這種事會繼續好幾年:母親總是在滿足需要;
父親總是會在,而每個人都在照顧這個小孩。
他們必須照顧他,因為小孩是如此的無助,要不然小孩會死掉!
但是小孩學到了一種詭計——一種非常危險的詭計,那會讓他一直是悲慘的。
他正在學習一種策略:
慢慢的這種觀念會進入他的心中,他是如此的特別,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照顧他。
如果他們照顧他,那就很好。
甚至沒有必要說謝謝;事情本來就應該如此。
如果他們不照顧他的話,那麼小孩就會大發脾氣。
他會大哭大叫、摔東西,然後強迫他們照他的慾望去做。
你的父母是你的父母,但這個世界並不是你的父母。
當你進入了世界時你會愛上一個男人,他不是你的父親,你也不是他的母親。
你必須看出他是一個陌生人,你也是陌生人。
事實上只是神的恩惠使你們相遇。
要盡可能的讓彼此的生命快樂,但是不要創造出任何的期待。
期待是會殺人的——它殺死了所有的喜悅與愛。
不要期待任何事!
你怎麼能夠對陌生人有所期待呢?
只是因為你與他一起生活了幾天,你就能夠對他有所期待嗎?
陌生人就是陌生人,
不論你與他一起生活了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幾年,那都沒有什麼不同。
那只是時間的問題。
時間怎麼能造成不同呢?——陌生人就是陌生人。
如果他為你做了某件事,要心懷感激;
如果他沒有做,那也很好。
不要開始吵架!
否則,遲早他會逃跑,除非他是一個受虐狂。
如果他想要被你虐待,那就很好,他會留在你身邊;否則他是不會的。
一個健康的人會逃跑。
我的觀察是,許多人繼續依附於彼此是因為他們不快樂。
那是一種神經病;那是不健康的。
如果世界變得更健康一點、更清醒一點,人們就不會依附別人了。
人們會發生關連,但是不會有關係存在。
發生關連是很美的;
創造人際關係是醜陋的,因為隨著人際關係而來的是各式各樣的期待。
當你發生關連時,就沒有問題存在了。
你在火車上遇到一個陌生人,然後你們開始聊天——那就是發生關連。
你甚至可以與陌生人做愛,但是那是發生關連。
你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你不知道他要去哪裡、他是誰。
在半夜他會在某個車站下車。
你也許永遠不會再見到他了,但是那些時刻是很美的,
而那些記憶也會持續下去,因為其中並沒有期待,什麼也沒有。
只是不知從何處而來的兩個人彼此靠近了,然後他們走自己的路,不為對方創造束縛。
事實上,即使你和一個人在一起生活了好幾年,也應該是這個樣子。
保持警覺,並且讓每一刻都是新鮮的。
必須改變的是你——不是模式;
你必須從根本做改變。
你已經有好幾次試著去改變模式,而模式卻沒有改變,因為根本的東西還是一樣。
如果你認為根本的東西是對的,那麼它就不會改變。
你必須挖得很深,然後把老舊的根本完全丟出去。
那麼就不會有模式、不會有重覆。
愛是一種禮物:
如果它發生了,要心懷感激;如果它不發生,它就是不發生而已。
關於它你沒什麼事可做。
--- 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