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從書本上所得到的知識只是資訊,
像這樣的東西是沒有用的、空洞的,
真正重要的是來自經驗的內在真知,是感覺,而不是理智,
那麼為什麼你要出版那麼多書?
我講話是為了要引誘你進入寧靜,
我使用話語,好讓你能夠被說服而進入無語的存在。
書的存在是要引導你去超越,所以不要執著於它們。
最多它們只是橋樑,
如果你將你的房子蓋在橋上,你是一個傻瓜,要經過它!
目前你無法瞭解寧靜,
你只能夠瞭解話語,
我必須使用話語來給你那個寧靜的訊息。
在話語與話語之間,
有時候,如果你在我的旁邊待久了,
或許有一天你會開始聽到寧靜,
那麼那些話語就不需要了,
那麼你就可以將那些書和其他的吠陀經、聖經、和各種經典一起燒掉。
我的書也必須燒掉。
每一樣東西都必須被拋在腦後,
但是目前你還沒有準備好,
當你準備好,就不需要任何書本。
那些書本的出版不是為那些已經有瞭解的人,
那些書本的出版是為那些有欲望想瞭解,但是還不瞭解的人。
他們的求知欲很美,
他們必須受到幫助,
如果我要幫助你的話,我必須接近你。
在你能夠接近我之前,我必須接近你,
那是唯一的方式。
在我能夠把你帶到我所在的地方之前,我必須下降到你所在的地方。
那些書本是不需要的,
它們之所以需要是因為你,
如果你可以跳過它們、避開它們、或繞過它們,那很好、很美。
但是你無法繞過它們,否則你一定不會在這裏,
你來這裏是要聽我演講,
你還在希望說籍著聽我演講,你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東西。
我並沒有在想說藉著聽我演講,你或許可以得到一些什麼。
我在想說,籍著聽我演講,你會變得能夠去聽那個沒有被說出的,
而透過那個,你將會得到一些東西。
沒有人透過書本而得到什麼,
但是書本能夠幫助你去超越,
所有的經典都說同樣的事。
在優婆尼沙經裏面說:
這個靈魂無法籍著聽講道而達成,或是藉著理智,或是籍著很多閱讀。
在優婆尼沙經裏面的某一個地方又說:目標在哪裡?哪裡是目標?
超越文字,
唯有當你超越文字,你才能夠知道。
在文字轉回來而不能超越的點,那個點是一個門。
聖經和可蘭經的存在都是要幫助你去超越它們,
如果你一直將它們攜帶在你的頭上,那是你的愚蠢,你並沒有去洞察它們,
因為它說:不要執著於文字,不要執著於理論、觀念、或哲學,這一切都是垃圾!
我的書是要被超越的,
在過程當中享受它們,但是不要執著於它們,
準備去超越。
--- Osho
註︰奧修從來不寫書,他的書都是即席演講所錄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