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團體參加者說:
我與我母親和哥哥談過話,而我並沒有哭泣或者感到充滿了愛……
(團體中的助理說:他是非常全然投入的。)
對,他是非常真誠而且全然的。
因為那種真誠與全然,一個人會達到某種疏離。
別為了你沒有哭泣而擔心,
因為那並非哭泣的唯一方式,它也不是最深刻的方式。
當真正的哭泣出現時,眼淚就消失了,眼淚無法容納它。
當你真正悲傷時,事實就是如此,而你無法相信它。
如果一位朋友死了,那個哭泣的人並沒有受到真正的震撼。
事實上這種哭泣只是逃避過去回憶的方式,
那是一種對付這種情況、回到老舊狀態的方式。
然後傷口就痊癒了,那是一種世俗的方式。
如果你真的受到震撼,死亡已經觸及了你,你將不會哭泣。
即使你想哭,你也會發現眼淚流不出來,你變得像沙漠一般。
你會做出所有別人期待你做出的動作,
但是那些都只是空洞的姿勢而已,你還是疏離的。
人們也許會誤解你,
他們也許會認為你沒有受到震撼,因為你沒有哭。
你自己也許會誤解你的狀況。
你會說:「我怎麼了?一個我愛的朋友死去了,而我竟然沒有哭。」
你也許會開始感到悔恨、罪惡感。
當你是真正誠懇的時候,眼淚會消失、哭泣會消失。
當你並不是真誠的時候,那麼就會有虛假的眼淚。
在虛偽造成的不誠懇的世界、與真誠與全然造成的真實世界之間──
就在這中間──會有真正的眼淚。
在表面上,人們哭泣只是為了表演──他們並不在意。
如果你再深入一點,到了某個點哭泣會消失──因為那是毫無意義的。
然後一個人會變得疏離。
西方心理學仍然還在中間那一點,
那就是為什麼西方的方法是強調要對你所有的情緒坦誠:
哭泣、大笑、愛、恨──將它們表現出來。
但是東方的心理學很久以前就已經觸及了第三個層面,
那是最深的、最底層的層面──那就是只是成為一個觀照者。
所以別將它當成問題,只要成為一個觀照者就好。
首先要拋棄虛假的感覺,好讓真正的感覺出現。
然後也要成為真正感覺的觀照者,好讓那些感覺也消失,
然後一個人會被留在絕對的孤獨與單獨之中。
你無法想像那種單獨的美……
但是漸漸的這種事將會發生。
--- Osho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