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85e03jw1ds3hsvlv7zj  

    佛在心中莫浪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只向靈山塔下修

 


浪字是古文的說法,就是亂,浪求就是亂求。

不必到靈鷲山求佛,不要跑那麼遠了,因為靈山只在你的心頭。

每一個人自己的本身,就有一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就行了。


也有人另外一種說法:「不向靈山塔下求」。

總之,這只是說明佛、道都在每一個人自己的心中,個個心中有佛,

照後世禪宗所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是心外求法。

以佛法來講,心外求法都屬於外道。


    六祖和金剛經


須菩提當時跪在那裡,替我們大家跪著,替當時的大眾同學們跪著,

尤其為大乘入世的菩薩們,包括那些出家但發心入世的出家菩薩們跪著。

說到這裡,我們知道,在家有菩薩,出家一樣有菩薩,

雖然形象是出家,但是他的發心、願行、心性、及所做的事,都是菩薩道,這就叫做出家菩薩。

現在,須菩提替大家請求:佛啊!你老人家慢一點閉眼睛,慢一點打坐,

你看,那麼多跟你學的大乘菩薩們,你應該好好的照應他們,指點他們怎麼用功啊!怎麼修行啊!


實際上,後來禪宗五祖就曾說過,要成佛悟道,專心念金剛經就可以了。

甚至不識字,不會念的,只要念一句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就行了,

這是經題的要點,是大智慧成就到彼岸的意思。

結果,六祖就是因金剛經而悟的;所以後世的中國禪宗,也叫做般若宗。

外國也有稱做達摩宗的,這都是因為五祖、六祖由金剛經直接傳承,鼓勵大家念金剛經這件事而來的。


「善護念」這三個字,鳩摩羅什不曉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譯的。

後來禪宗興盛以後,有一位在家居士,學問很好,要註解思益經,去見南陽忠國師。

南陽忠國師說:好呀!你學問好,可以註經啊!

說著就叫徒弟端碗清水,放七顆米在裡頭,再放一雙筷子在碗上,

然後問:你曉得我現在要幹甚麼嗎﹖

居士說:師父,我不懂。

南陽忠國師說:好了,我的意思你都不懂,佛的意思你懂嗎﹖你隨便去翻譯,隨便去注解嗎﹖


很多人以為自己佛學搞好了,就開始寫作了,

可是研究鳩摩羅什的傳記,就知道他是一個到達悟道、成道的大菩薩境界的人,

他當時翻譯的「善護念」這三個字,真了不起。


    善護念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

如果你的心念壞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銀行支票就來了,

或是有些年輕人,想得神通,就看見佛菩薩了,將來到月球不要訂位子,因為一跳就上去了。

用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來學佛打坐是錯誤的。


你看佛!多麼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決不是幻想,決不亂來,

也不帶一點宗教的氣息,然後教我們修養的重點就是「善護念」。


善,好好的照顧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

譬如現在我們學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無阿彌陀佛到達一心不亂,也不過是善護念的一個法門。

我們打坐,照顧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也是善護念。

一切宗教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

金剛經重點在那裡﹖就是善護念。大家要特別注意!


因講到善護念,我們曉得佛經、佛學裡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修大徹大悟的方法中,有個四念處,

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

念心是四念處裡非常重要的,隨時念這個心,知道了這個念頭,就是善護念。

我們的這個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無常。

念心,我們思想是生滅的,靠不住的,一個念頭起來也立刻就過去了,

去追這個念頭,當它是實在的心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思想每一秒鐘都在變去。


甚麼叫念﹖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

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

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

譬如,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

他護一個甚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

自己也講不出來為甚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尋愁覓恨


煩惱些甚麼呢﹖就是「無故尋愁覓恨」,這是紅樓夢中的詞,描寫一個人的心情。

其實每個人都是如此啊!

「無故」,沒有原因的,「尋愁覓恨」,心裡講不出來,煩得很。

「有時似傻如狂」,這本來是描寫賈寶玉的昏頭昏腦境界,

飯吃飽了,看看花,郊遊一番,坐在那裡,沒有事啊!

煩,為甚麼煩呢﹖「無故」,沒有理由的,又傻裡瓜嘰的……這就是描寫人生,描寫得也非常恰當。

所以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被推崇得那麼高,是很有道理的。


西廂記也有對人心理情緒描寫的詞句:「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沒得可怨的了,把東風都要怨一下。

噯!東風很討厭,把花都吹下來了,你這風太可恨了。

然後寫一篇文章罵風,自己不曉得自己在發瘋。

這就是人的境界,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是甚麼愁呢﹖

閑來無事在愁。閑愁究竟就有多少﹖有一萬種,講不出來的閑愁有萬種。

結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沒得可怨的時侯,無語怨東風,連東風都要怨,人情世故的描寫妙到極點。


這是我們講到人的心念,一念之間,包含了八萬四千的煩惱,這也就是我們的人生。

解脫了這樣的煩惱,空掉一念就成佛了,就是那麼簡單。

但是在行為上要護念,要隨時照顧這個念頭,我們研究完了金剛經,看到佛說法高明,須菩提問話高明,

不像我們有些同學:老師,我打擾你兩分鐘。

我說:一定要好幾分鐘,你何必客氣呢﹖

多幾分鐘就多幾分鐘。不老實,說要問問題就好了嘛!

然後,他講了老半天,他講的話,我都聽了,

主題在那裡,我不知道,說了半天不曉得問甚麼,結果弄得我無語怨東風。


    金剛眼和發心


在須菩提問問題時,事實上答案就出來了,這是本經的精神不同於其他經典的地方。

佛抓到這個主題,答案的兩句話也是畫龍點睛。所以禪宗祖師,特別推崇這一本經,

因為這一本經的經文精神特別。

諸位要成佛,這兩句話已經講完了,問題與答案都在這兩句話中了。


「善護念」,「善咐囑」,這兩句話等於許多同學問:老師啊,怎麼做功夫呀﹖

我現在還在練氣功啊,聽呼吸,念佛,你好好教我啊!

還有許多人去求法,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求個法來。


法可以求來嗎﹖

有法可求嗎﹖

這是個妄想!就是煩惱。


法在那裡﹖

法在你心中,就是「善護念」三個字。


「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

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隻金剛眼,也就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

 


   --- < 金剛經說甚麼 > _ 南懷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