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派坦加利的經文中"拜拉格亞(Vairagya)"——不執著,

    是一個方法、一個手段、一個中間階段,或是一個目的本身?

 

 

它全部都是,

因為手段和目的並不是兩回事,道路和目標並不是兩回事,

道路只是目標的開始,而目標只是道路的結果,所以請你不要去劃分,

不要以手段不同於目的的方式來思考。


手段就是目的,

一旦你能夠這樣去思考,你努力的品質將會立刻改變。

通常頭腦總是顧慮到目的,

手段被使用、被剝削、被用來達到目的。

如果你能夠避開手段,你就會想去避開它們,

如果你能夠不用任何手段而直接達到目的,

如果你能夠不用道路而直接到達目標,你一定會想要這樣做,

你喜歡直接到達目標。

頭腦將手段和目的分開,頭腦認為目的是有意義的,而手段只是必須的,

你必須在使用手段的過程中受一些苦。


一般的頭腦就是這樣在運作。

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任何你所做的都變成一種受苦,

因為你必須經歷過中間過程、你必須使用手段、你必須使用方法,因此這中間都在受苦,

快樂只有在目標達成的時候,它總是在未來的某一個地方,它並不是在此時此地。

此時此地是手段,而目的則是在其他地方、在未來的某一個地方、在明天,所以今天就一直都在受苦。


記住:如果你的今天是在受苦,那麼你的明天就不可能是快樂的,

因為它是由今天生出來的,它是由這個片刻產生出來的。

未來是由現在產生出來的,所以不管現在怎麼樣,同樣的情況將會保持到未來。

如果你現在在受苦,那麼你未來也會受苦,

如果你在這裏受苦,你在那裏也會發現地獄,因為是誰要去找那個你認為在那裏的天堂呢?

是你嗎?你的整個態度創造出那個痛苦。

所以那些走在靈修道上的人必須覺知到頭腦的這個傾向。

忘掉目的,將手段看成好像目的,將它們看成目標一樣地來享受它們,

那麼你的途徑就會變得很喜樂,那個旅程本身就會變得很喜樂,

每一步都會變得很喜樂,因為你並沒有在等待喜樂,你並沒有在等待下一步,

由這個喜樂的一步將會生出下一步,而它將會更喜樂,

如果今天是喜樂的,那麼明天將會更喜樂,那個喜樂會成長。


我們在做靜心,這些靜心是手段,但它們也是目標,

所以不要試著去剝削它們,否則你將會很匆忙,

你將曾經常想到要如何結束它們而達到目標,

這樣的話,你將永遠無法結束它們,那個目標將永遠保持是幻象的,將永遠好像地平線一樣,永遠都在遠處。

你越是往前移,目標就以同樣的比例更往前移。


目的和手段並不是兩回事,不要去劃分。

目的只是手段的開花,目的只是手段的達成,目的就隱藏在手段裏,就好像樹木隱藏在種子裏。

種子就是樹木,不要認為種子是次要的,只有樹木才有意義、才重要,而你可以避免種子。

如果你避免種子,樹木將永遠無法存在。

照顧種子、愛種子、給它土壤、為它鋪好地面、幫助種子成長。

它將會變成樹木,它已經是一棵尚未顯示出來的樹木。


所以,讓我以這樣的方式來說:

手段是未被顯示出來的目的,而目的是未被顯示出來的手段。

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木、是花朵,所以,要愛手段如愛目的一樣。


拜拉格亞就是全部,不執著就是全部。

它是開始,它是中間,它也是結束,

它是一個方法,它是一個中間階段,它也是目標。


無慾是目的,但是那個目的也必須存在於開始裏面,唯有如此,它才能夠成長,

所以無慾是第一步,也是最後一步。

當然那個品質將會有所不同。

在第一步,那個無慾還帶著努力,在中間階段,那個無慾將會變成無意識的努力。

在剛開始的時候,它是有意識的努力,你必須去做它,

在中間的時候,它將會開始發生,它將會變成無意識的努力。

努力還會存在,但是是間接的、無意識的。

到了最後,它將會是自發性的,努力已經完全消失,但那個無慾是一樣的。


無慾在剛開始的時候帶著有意識的努力,在中間的時候帶著無意識的努力,在結束的時候是不努力的。

要避免這個去劃分、去把東西切開的傾向。

瞭解每一個現象都是個持續,每一樣東西都連接在一起,

即使那些看起來相反的東西也都連接在一起,它們也是兩極。

發展出這個看事情的方式,那將會非常有幫助。

對於那些真正誠心有興趣走在這個內在途徑的人而言,這個不劃分的方法是一定要的。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漫遊潛獵客 的頭像
    漫遊潛獵客

    漫遊潛獵客的部落格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