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當我有某種敞開的感覺,或是感覺到有某種內心的和平,

    總是會有一種強烈的焦慮和沮喪隨之而來,使我覺得非常疲勞,

    它似乎是一種惡性循環,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要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事情一直都是這樣在發生,它是自然的,而不是惡性的。

每當你很快樂的時候,你是處於一個頂峰,突然間,那個低谷就會隨之而來,

山谷總是跟山峰在一起,你無法永遠處於山峰,

不久你就會掉進山谷,你就會陷入一種很深的沮喪。

如果你覺得體力非常非常充沛,不久疲勞就會介入。


相反之物一直都在附近,它一定是如此,因為相反之物並非相反之物,它是互補的。

如果你長時間一直都處於快樂的心情之下,它將會有太多的興奮,它將會走到極端,

而那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危險,你必須被丟回悲傷。

悲傷是放鬆,它不是一種興奮,它就好像黑夜隨著白天之後到來,你感到疲倦,然後進入睡眠。


它並不是惡性循環,它是自然的,而自然有它自己的節約方式,

所以要怎麼辦呢?不要去擾亂到迴圈,

唯一你必須做的事是,當你心情高昂的時候,不要跟那個高昂認同。

當你覺得非常非常快樂,你永遠都要記住,那只是一個心情,那不是你,

那只是一種包圍著你的氣氛,而不是你。

當下雨的時候,你不要認為你就是雨,

當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然後天氣變得很晴朗,

你不要認為你就是那個太陽或是那個晴朗……那只是某種發生在你周圍的事,

內在的情形也是一樣,這一點要記住。


快樂就好像下雨或晴朗,它是一種天氣,它是圍繞著你的一種心情,

它是一個週邊的環境,但那些都不是你。

你是那個觀看者,你是那個觀照,你知道現在每一件事都非常美。

如果你是一個觀看者,你將永遠都會記住,另外一極遲早將會出現,你已經準備好要迎接它的來臨。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要迎接它的來臨,那麼它就不會那麼令你沮喪:

那個心情的高昂將不會那麼興奮,而那個悲傷也不會那麼悲傷。

漸漸地、漸漸地,山峰和山谷就會越來越接近,越來越接近……

有一個片刻會來臨,到了那個時候,山峰就消失了,山谷也消失了,你就處於平地上,

那個平地既不是快樂,也不是不快樂,

我們給它一個不同的名稱,我們稱它為喜樂--阿南達。

它不是快樂,就一般的意義而言,一個喜樂的人並不快樂,

因為他根本不會興奮,他完全鎮定和安靜,沒有任何興奮,

它也不是悲傷,因為一個喜樂的人很安靜,但是不悲傷。

在一個喜樂的人裏面,悲傷和快樂已經會合在一起,它們已經達到一種和諧。

悲傷裏面所有的美--記住,悲傷裏面有很多的美--以及快樂裏面所有的美都融合在他身上,

而在快樂裏面所有不好的(有很多不好的),以及在悲傷裏面所有不好的(當然你知道悲傷裏面有很多不好的)--兩者都消失了。


在快樂裏面有什麼是好的呢?有一種幸福感。

在快樂裏面有什麼不好的呢?興奮,因為每一種興奮都是很累人的,

興奮是一種能量的散發,興奮是一種發燒,興奮是發燒狀態的,它是一種生病的狀態。

那個發燒不會存在於一個喜樂的人裏面,他會很快樂,但是不會發燒,

他不會有興奮,因此你甚至看不出來他是否快樂。

如果你碰到一個佛,你將無法感覺到他是否快樂,

他的快樂一點都不興奮,所以表面上並沒有什麼跡像,

他的快樂非常深,所以表面上並沒有什麼跡像。

他的快樂並不像暴風雨,帶著很多的興奮和發燒,他的快樂比較像是寧靜的湖。


在悲傷裏面不好的事是:你會覺得無趣,你會覺得沉重,

而在一個喜樂的人裏面並沒有無趣,他是沒有重量的,他根本就不沉重,

事實上,他並沒有走在土地上,他是在飛,他有翅膀,他沒有重量,地心引力不會影響他,他就好像一根羽毛。


在悲傷裏面有什麼是好的呢?深度。

悲傷是非常深的,沒有任何笑能夠像悲傷那麼深。

沒有歡笑能夠像悲傷那麼深,因為笑總是表面的,有一點世俗,有一點粗俗。

悲傷有它本身的穩健,悲傷有它本身的深度,

悲傷有一種很深的感覺--一種山谷的感覺,非常深,而且具有穿透力,它具有某種神聖的東西。


一個喜樂的人就是處於那個深度裏面,處於那個神聖裏面。

他既是兩者,又兩者都不是;他超越了兩者,他也是這兩者的融合。

一個喜樂的人是一項奇跡,是兩個相反之物很稀有的組合、很稀有的綜合。


所以,不要認為這是惡性循環,這是自然的。

一切你所要做的就是記住說你是分開的。

當你快樂的時候,你知道說快樂圍繞著你,到處都在沸騰,到處都是笑聲,它動搖了你的根,

但是你要保持警覺,不要跟那個心情認同,不要變成那個心情,要保持是一個觀照者,

因為觀照者永遠都知道有另外一個正在來臨,有另外一個將會隨之而來,

不久你就可以看到白天在消失,而黑夜正在來臨。


保持是一個觀照者,當你變悲傷,你要繼續觀照。

就好像白天已經過去了,黑夜也會過去--每一件事都會過去。

在幾個警覺的片刻之後,你就能夠記住說你是完全分開的,

你兩者都不是,既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

這樣的話,你才能夠首度感覺到喜樂,

如此一來,你就知道不快樂無法打擾你,快樂也無法打擾你,

你已經達到一種不能夠被打擾的狀態--喜樂的狀態,這就是諸佛的目標。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漫遊潛獵客 的頭像
    漫遊潛獵客

    漫遊潛獵客的部落格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