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姜查001.jpg  

真愛就是智慧,

大部份的人都認為「愛」只是一種短暫的感覺。


如果你每天都有美味的食物,你很快地就會對它感到厭煩。
 
同樣的道理,像這樣的愛,最後終將演變成憎恨與悲傷。

這種世俗的快樂蘊藏了執著,而且永遠與苦相纏,就好像警察緊隨著小偷一樣。
 

雖說如此,我們不能去壓抑和禁止這種感覺,

我們只須不去執著和陷入它們之中,而去瞭解它們的本然。
 
如此一來,「法」就現前了。


一個人愛另一個人,然而,最終摯愛的人仍會離開、死去啊!
 
悲悼、期望或執著那過眼的雲煙,是苦,而不是愛。
 
當我們明瞭這個真理,而不再需求或欲求時,超越慾望的智慧和真愛就會充滿我們的人間! 


想想佛陀的慈悲和善巧吧!

他在結束自己的本份之後,參與了我們,且教我們所有這些微妙的法門。
 
關於修行,我追隨了佛陀,我全力以赴地尋求,並捨身於修行中,

因為我相信佛陀所教導的──道、果、涅槃的存在,

但是這些都絕非偶然。

它們(道、果、涅槃)是由正確的修行、正確的精進、勇猛、大膽的訓練、思考、修正、實踐而得的。

這種精進意指要對治你的心。
 

佛陀說,不要相信心,因為它被染污、不清淨,還不能代表戒德或法;

在我們種種不同的修行中,我們必須對治心。
 
當心受到對治時,它會變得熱惱,以致使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走在正道上。

因為修行被雜染、慾望所阻擾,所以我們痛苦,甚至想停止修行。
 

然而,佛陀教導說,這是正確的修行,受煽動的是煩惱,而不是你。

很自然地,這種修行會很困難。
 

有些禪僧只依據文字、經文來尋求法。

當然,是讀書的時候,就應當照著經文來讀。

但當你和煩惱「作戰」時,將經文丟到一旁去吧!


如果你依照一種模式來和煩惱作戰,你將抵擋不住敵人。

經文只是提供你一個實例,但也可以使你迷失自己,因為它根據的只是記憶和概念。

概念或思考會造假相和美化,也會帶你上天堂、下地獄,達到想像之極,而使你跟你眼前平易的真理脫離。
 

如果你從事修行,你將發現,起初,身體的獨處很重要。

當你隱居時,可以思惟舍利弗對出家眾就生理、心理、煩惱(雜染)、誘惑的獨處的建議。
 
他教導說,生理(身體)的獨處是導致心理獨處的起因,而心理的獨處則是遠離煩惱的起因。
 

當然,如果你的心平靜,你便可安住在任何地方,

但在剛開始,瞭解佛法之初,生理(身體)的獨處是非常珍貴的。

今天,或任何一天,遠離城市去打坐吧!

試試看一個人獨處,或一個人到恐怖的山頂,那麼你便能開始認識,「注視自己」的那種感覺是如何的。
 

不要在意心是否平靜,只要你在修行,你都是在造正確的因,而且也能去利用任何生起的事物。

不要怕不會成功,或不能平靜。
 
如果你誠心地修行,就必定會在法上有所成長:那些尋求者都將看見,正如吃的人都會飽一樣。

 


   --- 阿姜 查
 
***********************************************
 
阿姜查(1918-1992)
 
近代泰國最著名的法師之一。
 
13歲出家,20歲正式受戒為比丘。
 
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佛學課程考試後,開始拖缽行腳,尋師訪道。
 
1948年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姜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啟發,改變了他的修行方法。
 
1954年回到家鄉烏汶省巴蓬森林,追隨者日多,於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
 
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兩大特色:頭陀行與禪定體驗,
 
兩者都是延續迦葉尊者重視苦行的精神而來。
 
他的教導方式簡明深遠,吸引不少西方人士前來受教。
 
其中包括Jack Kornfield、Paul Breiter,Ajahn Amaro,甘比羅法師等。
 
著作:《森林中的法語》、《阿姜查的禪修世界》、《阿姜查的森林教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