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的裏面包含所有的對立面,所以你不否認你裏面的罪人或者恨。
在另一次演講中,你說你不否認你裏面的魔鬼,你是全然的。
這使我非常困惑。
我在你那感到的只有廣大的愛、慈悲和絕對的善良;
你的魔鬼和你的恨在什麼地方呢,它們在什麼時候出現呢?
當你是兩者的時候,魔鬼就被神吸收了--它是它的一部分。
實際上,這是內在的數學。
如果你過那種部分的生活,你就是魔鬼,
因為魔鬼無非是部分宣稱自己是整體。
部分宣稱它是整體--這就是邪惡。
當你接受它的時候,它就被整體吸收了。
如果你跟它鬥爭,那麼你就是跟自己鬥爭,你將永遠保持分裂。
在分裂中,魔鬼可以存在--它存在于分裂中。
當你是整體的和全然的時候,它就無法存在了。
當你是分裂的時候,它就存在於裂縫中;
它在裂縫中生根,在兩部分之間生根。
當你接受每一樣東西的時候,接受生命本然的整體的時候,
沒有拒絕,沒有拋棄,沒有咒罵--這是壞的而那是好的--
當你接受生命本然的時候,不管它是什麼,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當你接受它的全部的時候,魔鬼就消失了。
它被上帝吸收了,它被神吸收了。
魔鬼就是神--它的詞意也是這樣的。
魔鬼和神來源於相同的詞根--它們都來源於梵文的詞根dev。
魔鬼就是神,那是這個詞的原本的意義。
事情有一點走樣了,但魔鬼的確是神。
他必須被喊回來,而且你無法通過鬥爭把他喊回來。
在鬥爭中,他會走得越來越遠,你將永遠漏掉一個部分。
那個漏掉的部分不會讓你安寧。
它必須被喊回家,它必須被吸收到整體中去。
如果你接受每一樣東西,突然間,愛開花了,恨消失了。
所以當我說接受恨的時候,我並不是說要恨;
事實上,我正在砍斷恨的根。
當我說接受的時候,在那個接受中我正在砍斷恨的根;
如果你不接受,你就會保持恨,你的愛將缺少一些東西。
這一點必須深深地理解,因為它不是一個玄學的問題,它是存在性的。
每一個人的裏面都有這個問題。
你恨某一個人。當你恨的時候,你的裏面發生什麼了?
恨是什麼?
你想對另一個人做什麼?
你想殺死他、毀滅他。
你想把他扔得遠遠的,能扔多遠就扔多遠。
你不想看見他,你不想讓他靠近你。
你希望他消失、再也不存在--所以你想殺死他、毀滅他。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想對他做什麼呢?
你希望他永永遠遠活著,永遠不死,永遠在你身邊。
你希望保護他、關心他,你無法相信你的愛會被任何東西毀滅。
你希望你的愛人是不朽的。
你看看這兩種現象。
它們是對立的。
然而你感覺不到嗎?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愛是創造的,恨是毀滅的,
但是你觀察過嗎?沒有毀滅就不可能有創造;
除非毀滅是為了創造的,否則它就沒有意義。
所以現在,如果你打算創造,你可以毀滅,沒有問題。
如果你打算建造一所更好的房子,你可以拆掉一所房子--沒有人會說你在破壞。
如果有可能形成一個更好的社會,你可以毀滅一個社會,
你可以為了一種更好的道德毀滅一種道德--沒有人會說你在破壞,
因為你是為了創造而破壞的,沒有毀滅就不可能有創造。
毀滅被創造吸收了;那麼它就是美麗的,那麼它就是創造進程的一部分。
然而你只是破壞。
你破壞一個社會,但是你不知道下一步打算做什麼,
你的腦子裏面沒有創造的想法。
你只是在享受破壞。
你拆掉一所房子,你破壞一樣東西,如果有人問你:「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你直截了當地說:我喜歡破壞。--那麼你就是瘋子,你的裏面不正常。
毀滅在它本身已經變成整體了,它在試著宣稱它是整體。
當毀滅宣稱它是整體的時候,它就是魔鬼;
當毀滅是一個更大的整體--創造的一部分的時候,它就是神。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在很多很多情況下你也必然會恨他,但那是愛的一部分。
一個父親愛他的孩子。在很多情況下他也必然會生氣,他會打孩子。
而孩子從來不會被憤怒冒犯,從來不會。
當你只是生氣而沒有任何原因的時候,當你破壞而沒有任何原因的時候,孩子就被冒犯了。
當一個孩子不理解為什麼的時候,他就無法原諒你。
如果他能夠理解為什麼--他摔壞了一隻鐘,現在他知道父親肯定要打他,而他接受它。
事實上,如果父親不打他的話,他就會懷著罪惡感,那是很有破壞性的。
他將不斷地害怕,某一天別人會知道他摔壞了一隻珍貴的手錶、鐘或者其他什麼東西,
罪惡感在那,一個傷口在那裡。
他希望清洗它,他希望了結它,
而唯一能夠了結它的方法就是父親發火--現在每樣東西都平衡了。
他做錯事情,父親發火了,他受到懲罰;事情了結了。
他是乾淨的。現在他可以沒有負擔地活動了。
在西方,由於本世紀的心理學家,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發生很多荒唐的事情。
他們所教導的荒唐的事情之一就是︰永遠不要對你的孩子發火,永遠不要打他,永遠不要恨他。
因為這個教導,父母變得害怕了。
這是一件新鮮的事情。
過去孩子總是害怕父母,但是現在美國的父母害怕孩子。
孩子可能出現心理問題,他們的孩子可能發瘋、發狂或者精神分裂--神經病,心理變態,將來可能發生一些事情,而他們對此負有責任。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什麼呢?
一個父親,如果他愛孩子,又感到生氣--那麼他會怎麼樣呢?
他會壓制那個憤怒。
而孩子永遠無法原諒,因為當一個父親壓制憤怒的時候,他的憤怒就變冷了。
試著理解這一點。
每當憤怒是冷的,它就是魔鬼的;每當憤怒是熱的,它就是上帝的。
熱的憤怒是美的、活的;冷的憤怒是死的、毒的。
當一個父親真的渾身冒汗、面紅耳赤地打孩子,孩子知道父親是愛他的,
否則何必要生這麼大的氣呢?
但是當父親是冷的,嘲諷的,而不是生氣的,卻以一種微妙的方式顯示他的生氣;
以一種冷的方式,他行動的方式、他走進房間的方式、他對孩子視而不見的方式……
這種冷淡顯示父親並不愛他,還沒有愛到足以憤怒的地步。
這種情況在西方除了造成代溝以外,沒有別的。
孩子我行我素;父母保持一種冷的、死的情感。
他們之間出現很大的距離。沒有交流。
父親不能和孩子交談,因為他害怕如果他交談了--真的交流了,變熱了--他就會生氣。
所以最好不要交談,避免這種境遇,不要交流。
在西方,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丈大和妻子之間,現在它也發生在東方--
因為事實上,東方正在消失。
到本世紀末,整個世界都將成為西方。
沒有東方了,它將只存在於歷史書籍和博物館裏;
它將成為一種懷舊。東方正在消失--它在地理上還會存在,
但是在人的意識裏面,它將沒有立足之地了。
西方到底發生什麼了?
同樣的情況--如果你愛你的妻子,你怎麼能恨她呢?
如果你愛你的妻子,你怎麼能打她呢?
如果她愛你,她就一天24小時地愛你、一直愛你。
你在要求不可能的事情。
在生命中,每樣東西都是一個韻律。
只有在死亡裏,事物才是絕對的,沒有韻律。
在生命中有一個韻律--白天來了,然後是黑夜。
赫拉克利特說:上帝是夏天和冬天、白天和黑夜、饑餓和滿足、生命和死亡。
生命是一個韻律,一個在兩極之間不斷顫動的現象。
你不能一天24小時地愛一個人,
如果你試著這麼做,你的愛就會變成死的。
你可以對一個人強烈地愛上幾個片刻,然後你必須移開,因為你必須放鬆。
否則愛就會變成那麼一種狂熱--而那麼一種狂熱的狀態,你怎麼可能在裏面保持24個小時呢?
白天必須有黑夜伴隨著,必須有休息、有放鬆。
愛是興奮。
你無法永遠保持興奮。
你必須愛,你必須恨同一個人,
如果你愛他,就沒有什麼不好。
記住,這是必須記住的要點:如果你愛他,那麼沒有什麼不好。
愛認可每一件事情,即使是恨。
愛淨化每一樣東西,即使是恨。
愛使每一樣東西都變得神聖,即使是恨。
你愛你的妻子,然後你恨她,她愛你,她又恨你。
這使生命成為一個韻律。
它不是一種死的單調。
它有情緒的變化、季節的變化。
這種變化是好的,因為變化是一種活的現象;
否則,如果有人愛你、愛你、愛你,即使愛也會變得乏味。
沒有人能夠這麼去愛,一天24個小時的愛只能是裝出來的。
試著理解這一點:如果你假裝愛,那麼你就能假裝24個小時,
但是這樣一來,它就是虛偽的。
只有塑膠花才不會凋謝,只有塑膠花才不會死。
如果你真是活的,你就會死;那是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你就會生氣,那是它的一部分。而且這沒有什麼不好。
只有當它變成整體的時候,它才變成一種罪惡。
如果它被愛包圍著……被愛的海洋包圍的,恨的小島是美麗的。
它是美麗的;它給予愛張力,它給予愛放鬆。
它給予愛一個韻律,它使生命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只要設想一個世界;太陽從來不下山,而你一天24個小時都必須醒著--
3個星期之內你們都會發瘋。
這正是愛發生的情形--
你們都病了,假裝,虛偽的臉,面具,偽善,顯示並不存在的……
真正的問題在於,當你生氣的時候,你不表現它,
漸漸地,這種壓制的心理機制變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每一件事情都變成虛假的。
你沒有感覺到愛,但是你要表現它,你沒有感覺到慈悲,但是你要表現它--
這樣你的生活就是不真實、不誠實的。
誠實的生活像河流一樣,它是變化的,它是運動的。
有時候在夏天,河流完全消失了,只剩下乾枯的河床。
有時候在雨季,洪水決堤氾濫,形成一片汪洋。
只要試著看清:在生命中,兩極之間有一個韻律,
而人類卻掉在一個陷構裏,因為我們決定要保持在一極上。
你不可能保持在那裏;
你會向內移動,只有在表面上,你才試著裝腔作勢。
然後整個生活都變成有毒的。
然後每一樣東西都進入每一樣別的東西。
在你的愛裏面藏著恨,因為當你恨的時候,你試著微笑和偽裝;
現在它在你的血液裏面,當你愛的時候,它就混合在其中。
現在的人是一個摻雜的現象,是不純的。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你們所謂的宗教和道德的錯誤教育。
他們都試著讓你活在一極上。
那一極他們稱之為上帝、慈悲、愛--所有好的東西,所有正面的東西。
另一極他們稱之為魔鬼,所有壞的東西。
老子或者我--我們不贊成這種分別、這種二分、這種精神分裂。
我們贊成兩者。
這樣的話,就會發生一個突然的轉變:
毀滅變成了創造的一部分--它是的!--恨變成了愛的一部分。
愛比恨大,創造比毀滅大。
生命比死亡大,死亡應該是它的一部分。
如果死亡是它的一部分,它就是美麗的。
記住這一點,那麼漸漸地,你就會看見即使你的恨也帶著愛的色彩;
你的毀滅帶著建設、創造、創造力的品質;
你的憤怒裏面有一種慈悲。
耶穌是憤怒的。
直到現在,基督教徒仍然沒有解決這個困惑,
因為他們在想耶穌怎麼可能生氣呢?
他必須永遠像一個政客似的微笑。
他怎麼能生氣呢?
但是他確實憤怒過;他曾經非常憤怒。
在他進入耶路撤冷神廟的時候,他憤怒極了,他襲擊了、用身體襲擊了那些換錢的人。
他肯定真的氣極了,因為他只有一個人,而他擾亂了很多換錢的人。
他把他們扔出去,桌子和所有的東西,他一個個把他們趕出了神廟。
當一個人真的生氣的時候,他會有幾百個人的力量。
你可能對此也有感覺。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能輕而易舉地扔出一塊大石頭,
當你不生氣的時候,你動也動不了它。
憤怒是能量、集中的能量。
憤怒是存在的一次深深的集中;
只有一個點,整個存在都被遺忘了,所有的能量都被壓縮到一點上。
耶穌在那一瞬間肯定很美。
基督教徒隱藏這個事實,他們試圖避開這個故事。
耶穌,憤怒?--
一個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也給他打」的人,憤怒?
這個人憤怒?這看起來自相矛盾。
一個說:「如果有人搶你的外套,把你的襯衫也給他」的人--這個人憤怒?
這是說不過去的。
但是我要告訴你,只有這個人才能憤怒,因為他的憤怒是慈悲的一部分;
只有這個人才能真正地憤怒,因為他知道慈悲是什麼。
他已經知道了一極,他也知道另一極,
他可以運動,他是活的,他不是死的。
他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他不是一個東西;
他是一個活的運動--活的,震顫的--他可以運動到另一極。
他因為慈悲才把那些換錢的人扔出神廟。
他因為慈悲才憤怒。
他太慈悲了,以至於有時候我覺得他的慈悲比馬哈維亞、佛陀的更深,
因為它是那麼真實、那麼生動。
馬哈維亞和佛陀看起來更像蠟像--是固定的。
也或者是因為門徒描述的關係,也或者真實的故事沒有被記錄下來,
因為在印度有一種古老的觀念,認為開悟的人不能生氣。
在耶路撤冷不是這樣。
猶太教的上帝也可以生氣,所以不存在對於開悟者生氣的恐懼。
沒有恐懼。即使猶太教的上帝也能生氣。他的行為非常人格化。
猶太教的上帝是人格化的,但是耆那教和佛教的人總希望像一個死的上帝。
也或者就是門徒編寫佛陀和馬哈維亞生平事蹟的原因。
他們選擇了某些部分而捨棄了另一些部分。
似乎是這樣的;這麼說是有根據的。
耆那教有兩派,馬哈維亞的追隨者有兩派;蘇派和迪派。
迪派在馬哈維亞的生平故事裏說他從來沒有結過婚,
從童年開始,他就一直是一個絕對的禁欲者、獨身著。
蘇派說他結過婚;不僅結過婚,他還有一個女兒。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迪派為什麼說他沒有結過婚呢?
他們害怕結婚是一種過於凡俗的現象。
馬哈維亞愛上一個女人?不!那不符合他們耆那教大師的概念--
馬哈維亞不僅愛上一個女人,跟她結婚,還跟這個女人做愛,因為他生了一個女兒。
他們無法想像馬哈維亞在一個性交的姿勢中。不可能!
他們就這麼扔掉了整個事情,因為它是危險的。馬哈維亞從來沒有結過婚。
蘇派的故事似乎比較真實。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如果事情不是這樣的話,即使蘇派也不會把它加進去的。
如果事情不是早就這樣的話,如果他沒有結婚、沒有生女兒的話,蘇派不會捏造它;
這太違反教規了,他們不會捏造它。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迪派扔掉了這個概念。
後來,迪派扔掉了馬哈維亞生活的整個概念--生活就是生活,它必然包含兩極。
所以迪派說他真正的生活故事不見了,因為那個年代的人不能理解它。
所以原始的經典不見了,它們丟失了--沒有馬哈維亞的生活故事。
他們用這種方式徹底否定了他的生活。
所以你可以把他理想化--那麼他就是一個蠟像,而不是一個真實的人,
沒有的傳記,沒有人的生活現象。
迪派說他從來不出汗。馬哈維亞怎麼能出汗呢?普通的弱者才會出汗。
馬哈維亞怎麼能出汗呢?他從來不出汗。
這看起來很傻、很盲目,
然而這正是我們固定事物的方法然後我們試著把他們理想化--虛假的理想--然後在他們的身上創造虛假的個性。
基督教徒不能這麼做。
他們沒有這麼聰明。
他們不知道它在以後會造成困難。
耶穌的生活似乎比較真實、比較歷史,但是這樣一來就有麻煩了。
對我來說沒有麻煩。
對我來說,事情應該是這樣的。
只有一個耶穌才能真正地憤怒,然而他的憤怒是因為慈悲。
你在想:如果他有慈悲,他怎麼可能憤怒呢?
而我說:他只有慈悲才能憤怒。
這樣慈悲就蓋住了憤怒--這樣它就改變了憤怒的品質,因為它變成慈悲的一個充滿活力的部分。
一旦你吸收了兩者,你就具有一種不同的存在品質。
恨變成愛的一部分,憤怒變成慈悲的一部分。
不要試圖去選擇。
寧可保持不選擇而創造一種和諧、變成一種和諧。
不要在你的裏面創造任何糾紛--不管你是什麼,你都是美麗的。
你有創造和諧的所有成分。
如果你捨棄什麼,以後就會後悔,
因為有一天你會需要那個捨棄的部分。
有一天你會想念它,你會看見它是必需的。
它應該在那裏,而你捨棄了它。
不要捨棄任何東西。
用上帝給你的每一樣東西做出一個和諧。
和諧應該是你的目標。
--- 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