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180.jpg 
享受喜樂所以那麼困難是因為〝你〞會消失。
當你「不在」的時候,喜樂才有可能。
你與喜樂無法共存:當喜樂在時,你不在;當你在時,喜樂不在。
它們像光明與黑暗──它們不能在同一時間一起存在。

因此享受喜樂是困難的──它不容易──因為死是困難的,死不容易。
也只有那些懂得如何時時刻刻在死亡中的人,才懂得如何喜樂。
你越能夠每個片刻死去而活在當下,你的喜樂越深刻:它火焰熱熾,它燦然綻放。

享受還是困難的,娜莉,因為你太過於投入痛苦。
除非你明白這點,否則縱使你千般嘗試,你還是無法享受的。
這些在痛苦之上的投注必須被棄掉。
打從小小年紀,每一個人都意識到痛苦會換來補償。
假如你不幸你的父母會更疼愛你,假如你病了你的父母會更照料你,
假如你快樂、健康,沒有人會關心──你不會受到關注。
而關注是自我的食糧,缺乏關注自我活不下去──這是它的呼吸。
就像身體需要氧氣一樣,自我需要關注。

每當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父母就不會關注你,因為沒有需要。
但當你病倒、不幸、哭泣、落淚,你全家人又會變得非常關心你,你像是締造了某種緊急時刻,他們擱下所有工作:母親走出了廚房,父親放下報紙,每一個人的焦點也集中在你身上。
這帶給你巨大的自我滿足感。
慢慢地,你學會了滿足自我的方法:保持痛苦人們就會關注你,保持痛苦他們就會同情你。
然而每當你快樂,就沒有人同情你。
那便是為什麼人們如此尊重苦行者。
某人在禁食人們會說:「看!多麼了不起的聖人啊!」他變成了一個苦難者。
假如你飽餐盛宴,是沒有人會同情你的。
但禁食,人們會同情。

假如你跟一個女人戀愛,誰會同情你?
相反,人們會妒嫉,你是一個對手,他們也想要這個女人,你是一個敵人。
斷慾、獨身、穴居,人們會從老遠跑過來表達他們的敬意──「這是一個偉大的苦行者。」──你變成了一個苦難者……但苦難得到補償。
苦難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大聖人。

那就是人類的整個歷史:遭受苦難總會得到補償──你尊敬苦難者。
假如這苦難是自己製造的,那當然了,你會獲得更多的尊敬,你甘於受苦。
聖雄甘地所以舉世聞名是因為他自願受苦,施加苦難於身上。
你怎能不關注他?
假如他享受,過著美滿人生,擁有健康身體,你只會妒嫉,你只會敵視。

看透這些頭腦的詭計與把戲你便能夠把它們丟掉。
不要尋求關注,不然你會繼續痛苦下去。
只有當你是痛苦你才會備受關注,那是自然機制的一部份。

它也發生在你身上:假如你頭痛,你的注意力會移向頭部──你忘記了整個身體。
假如你腿痛,那麼你的腿會變得非常重要。
還好你的腿、頭和你的手不是政客,不然它們會頻頻作痛,這些痛楚是持續性的;
還好它們沒有任何自我,假如大腿有某些自我的東西,那麼大腿會不斷製造麻煩,因為只要它有麻煩你才會關注:你會按摩大腿,你會照顧它。

這也是內部機制:注意力會跑到正在作痛的部位。
總括來說,這也是家庭、社會、世界的機制。
一旦你學會了這詭計,它就會變成一種無意識,它變得自主自發,叫你欲罷不能。
丈夫回到家,妻子馬上開始痛苦,這是我看到的情況。

當我在這國家四處遊歷時,我住過很多個家庭。
正當妻子開懷大笑快樂洋溢之際,忽然丈夫回來了──我看在眼裡──她臉色變了。
她不是刻意這樣做的。不!這事已經不需要刻意去做,這是自動自發的:
看到丈夫要進門,看到鎖匙鑽入匙孔,頃刻間她自動改變了。
她變得愁眉苦臉,因為只有在愁苦中她才會獲得丈夫的關注;否則不然。

這個機制必須變為有意識。
留意它,否則它會摧毀生命中一切喜樂的可能性──事實上它已摧毀了。
成千上萬的人活在痛苦和地獄中,因為他們嚮往被關注。
這是很愚蠢的,它什麼也沒有帶給你,它只會強化你的自我──這不是你。
它不是你的本質,它只是你的人格,是虛假的自己。
它不斷滋養這個虛假的自己,而本來的自己不斷在挨餓。

本來的自己不需要任何關注。
本來的自己能夠在毫無關注之下過活,因為它不依賴任何人,而且本來的自己能夠做到在單獨之中喜慶歡欣。
它甚至無需要其他人,所以還有什麼關注可言?
它不需要其他人!它的極樂是內在的──它並非來自外在,它不依賴任何條件,它是無條件的。
它是自發的、內在的、固有的現象。

留意看你是如何從痛苦中「獲益」,然後你會知道為什麼享受會如此困難。
停止往痛苦上投注,喜樂才會再度流動。
我們天生喜樂,喜樂是我們的本質。
它不需要借助任何東西來變得喜樂。
獨自一個坐著就已經是喜樂。
喜樂是自然的,痛苦是不自然的。
但痛苦有利,喜樂無益──它不會帶給你任何利益。

所以人必須做決定。假如你要喜樂,你就要做一個無足輕重的人──這是一個決定。
假如你要喜樂,你就必須做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因為你將不會得到任何關注。
反之,人們會妒嫉,人們會與你為敵,人們不會喜歡你。
只有當你在痛苦中人們才會喜歡你,只有在那個時候他們才會同情。
在同情當中,你的自我得到了滿足,他們的自我亦被滿足了。
無論任何時候當他們同情某人,他們高高在上,你則低低在下。
他們佔盡上風,他們享受同情之旅。
同情是暴力,他們看到的事實是,你陷於悲慘,而他們不是;
他們以憐憫者的姿態出現,而你的身份是一個可憐人!
他們的自我滿足了,你的自我也滿足了。
因為──「看吧!」你對你自己說:「你何等重要,每一個人都在同情你。」於是雙方的自我都得到滿足。
這很有益,沒有任何人損失。

當你處於喜樂、歡慶、妙舞、高歌,而這是完全沒有原因,你就是覺得快樂,那麼你的自我會消失,因為它沒有得到關注。
其他人的感覺卻不會好,因為你沒有給他們一個滿足自我的機會。
那便是人們反對耶穌和反對佛陀的原因,也是他們反對我的原因。
他們希望我也成為一個苦行僧,他們希望我禁食,棲身樹下像個乞丐一般,那樣他們就會很高興。
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前來,他們會禮拜我。
但假如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我的方式就是享樂的方式,我的方式就是喜慶的方式──他們會大為震驚。
如果有人捨棄皇宮去做一個乞丐,他們會快樂不已──他們會愛這個男人。
但如果一個乞丐走入皇宮裡住,他們全部人都會反對他。
他們不會喜歡這個主意。

來看看:你也會做這樣的事。
假如一個男人躺在一張釘床上,你會立即向他跪拜好像他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似的,好像他為人類帶來恩澤天福似的。
他只是一個被虐狂,但你愛他,你尊敬他。
你的尊敬似乎更加病態,你的尊敬似乎是個弊病。
因為你的尊敬是由於他躺在釘子上,他要吸引你的注意力,而這是獲得你的關注以及你的尊敬最簡單的方法。
他的自我被滿足了。
他已準備好躺下接受折磨。

這樣的事在每個地方每個角落以大大小小的規模發生著。
當心它──這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圈套──那麼你就可以享受,沒有別的只是享受。
假如你準備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假如你不需要別人的關注,那便完全沒有問題了。
你能夠享受……在細微的事上你也能夠享受。
非常細微的事也能夠帶給你非常巨大的喜悅。

看一下耶穌跟他的朋友就好了,吃吃喝喝,這叫人們不能忍受。
他們會愛他的……假如他是一個苦行者。
但他不是。
一天他來到一個市鎮,抺大拉的瑪利亞第一次看到這個男人。
她愛上了這個男人。
這個男人是值得愛的,你如何能躲得過這發生?你如何能做到不愛這樣的男人呢?
她帶了非常珍貴的香水,把它倒在耶穌的腳上,以那珍貴的香水替耶穌洗腳。
她喜極而泣。
猶大對耶穌說:「這是錯的。你應該阻止那女人。那香水非常珍貴,它可以被賣掉,它足夠溫飽這鎮上一些窮人。」

現在你要同意誰──猶大還是耶穌?
假如你誠實你會同意猶大。
假如你對自己坦誠你會同意猶大。他似乎是最早期的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甘地主義者。
邏輯上他似乎很正確,他是耶穌的門徒裡面最有智慧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受過教育的耶穌門徒。
他的邏輯是完美無瑕的。

但耶穌怎麼說?
耶穌說了一些不合情理的話。
他說:「當我離去後你可以去救助這些窮人。這些窮人一直都在,你不用擔心。但此刻我在這裡,喜悅吧。」

你同意耶穌嗎?
假如你同意,你會喜樂。
假如你不同意,你只會痛苦。
但想想看,你的頭腦會說:「猶大似乎是對的。」
耶穌似乎太荒謬了,他在說什麼?
「這些窮人一直都在。但現在你和新郎在一起:享受吧,慶祝吧。」這是個慶典。

現在假如人們反對耶穌,這似乎完全迎合了我們那所謂的才智。
耶穌說:「我不能阻止那女人因為她是這麼的喜悅,我不能摧毀她的喜悅。看看她的眼淚,看看她的表現,她是這麼的一顆喜慶的心情。這只是個象徵,把珍貴的香水倒在我的腳上只是象徵她的極樂。她在慶祝,我不能制止任何正在慶祝的人。」
假如你同意耶穌,你會喜樂!

所以這取決於你,娜莉,不管你同意猶大還是同意耶穌。


   --- Osh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漫遊潛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